昔阳县城,临时指挥部。
385的作战会议正在紧张进行,王旅长站在铺满整张桌子的军事地图前,粗糙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阳泉至寿阳的铁路线上。
“同志们,总部的命令很明确——”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要在阳泉和寿阳之间撕开一道口子,接应晋察冀的同志们过来!”
参谋长手持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醒目的红圈,铅笔尖在地图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根据侦察,这段铁路长约50公里,日军修建了至少30个碉堡炮楼,平均每1.5公里就有一个据点。其中重点有桑掌桥、测石站、芹泉镇这三个大型据点。”
769团陈团长皱着眉头凑近地图,粗糙的指节在桑掌桥的位置敲了敲:“旅长,这仗不好打啊。鬼子不光有固定炮楼,还有装甲列车巡逻,各据点之间电话线连通,一处挨打,各处支援。”
“所以才要集中火力,速战速决!”王旅长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煤油灯的火苗剧烈跳动,“老陈,你的769团负责桑掌桥段;老张,770团打测石站;独立1团对付芹泉镇。”
而后,作战参谋递上一份敌情报告:“日军在每个主要据点驻守一个加强中队,兵力约150到250人,配备重机枪和掷弹筒。
小型炮楼一般有一个分队鬼子加十几个伪军,最麻烦的是他们的装甲列车,装备有75毫米炮和重机枪,机动性强。”
王旅长眯起眼睛:“那就先打掉他们的通讯!各团在行动前,必须切断电话线。火箭筒组重点对付装甲列车,巴祖卡打坦克都行,打火车更不在话下!”
“还有个问题,”770团张团长指着地图上蜿蜒的铁路线,“铁路两侧的封锁沟和铁丝网很麻烦,会影响部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