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清澈,回味甘醇。 朱厚照喝了一口之后,根本停不下来。 “这个是村里最新研究出来的茶叶,是李家村的标杆产品。” 李牧见状,及时说道。 “能挣钱?”朱厚照放下茶碗。 “能挣大钱。” 李牧说完,朱厚照笑了,他穷。 一直以来,朱厚照都想建一座豹房, 可弘治皇帝控制他的花销,兜比脸都干净,这件事就一直搁浅了。 听李牧说能挣大钱,急忙问道,“茶叶的进货价多少钱呢?” “一斤茶叶百两纹银!” “十两?” 不等朱厚照开口,刘瑾就不干了,“怎么这么贵?” 要知道,宫里经过层层加价之后,用的贡茶也就这个价了。 你们李家村的茶叶镶金边了? 再者说了,京城的茶叶行,一两银子也能买一斤茶叶了! “我们李家村的茶叶,是最新的发明,和你们以前喝得茶汤不一样,我们卖得是炒制的茶叶。” 李牧抿抿嘴,“我就问你们一句话,天底下的人都没喝过的茶叶,我十两银子批发贵不贵?” “……” 朱厚照主仆二人,顿时语塞,似乎说的很有道理,但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来来来我给你们讲讲这个炒茶,贵有贵的道理。” “我们的茶园都在李家村的黄金地段,每天都有专人看守照料,茶园被知名的道士、和尚开过光。 灌溉用的全都是山泉水,采摘都是貌美如花的处子。” “包装方面就更讲究了,我们打造的饮茶文化是小罐茶文化,每个小茶罐只装一两茶,光包装费就需要五贯钱。” “我们的小罐茶,产品定位针对的就是高端人群,十两银子你还别嫌贵,你得研究高端人群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钱买小罐茶的,根本不在乎这点钱,这个叫做成功的象征! 什么叫成功的贵族你知道吗? 成功贵族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李家村历来做生意的口号都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刘瑾瞪大了眼睛看着李牧,本以为自己在宫里面浸淫多年,深得贪腐搂钱之道。 想不到和李牧比起来,才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果然啊,学海无涯,想挣钱就要和比自己还狗的人学习。 朱厚照沉默了,顿时感觉自己头顶上绿油油一片。 目光扫了一眼刘瑾,从刘瑾的表情就可以判断出来,这货的手脚也绝对不干净。 微微一皱眉:刘瑾,你个狗奴才,也在本宫的头上种了一大片的韭菜地吗? “老朱,你不用觉得头顶绿油油的。” “应该是京城的狗大户们,头顶上长出来茂盛的韭菜,等着咱们去收割。” “你这么说的话……”朱厚照笑了、臭味相投,“这买卖我做了。” 菜肴这时候一盘盘的都端上来,朱厚照看着剁椒鱼头食欲大振。 用勺子挖了一块鱼脸肉放进朱厚照的盘子里。 而他,则是把鱼唇,放进了自己的吃碟里。 朱厚照不说话,刘瑾也不能说话,就在一旁小心的伺候着。 “老朱啊,李家村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就是茶叶了。 我和你一见如故,才拉你入伙,别人求我我都不带他们发财。” 朱厚照吃了一口鱼肉,满意的点点头,比宫里的厨子做菜好吃多了。 “不知道我喝得这个带花瓣的茶,叫什么名字?” “茉……”李牧说了一个字,立马改口,“叫做碧潭飘雪!” “实不相瞒,我挺中意那个茶的,但是我每个月的零用钱有限,恐怕买不了多少。” “那有多少钱?”李牧问道。 “两千两。” 李牧眼睛又是一亮: 不愧是富贵人家的崽崽,零花钱都是两千两的巨款。 虽然在李家村不算什么,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必须吃啊。 李家村的服务宗旨很直接很暴力很干脆:绝不放过狗大户身上的一针一线! “不碍事儿的,有多少钱就拿多少钱的货,随时可以过来进货嘛。” “来,再尝尝我们李家村的特产!” 李牧给朱厚照二人倒了酒。 “这是……”朱厚照喝了一口,“这是五粮液?” “对呀,正是五粮液!” 李牧一笑,“你还挺识货的,五粮液也是我们李家村的支柱产业。” 朱厚照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就连刘瑾都懵逼了。 五粮液可是风靡北平府的好酒,还是弘治皇帝点名的宫廷用酒。 “听说五粮液是雍靖王朱祐枟的买卖,难不成你们李家村的背后站着雍靖王?” “不是,和他也只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罢了。去年王府的人来了李家村,喝了此酒之后欲罢不能,就跟我们李家村签订了独家买卖协议。” 李牧借机顺杆爬,“我听说雍靖王现在开始赚的飞起,号称京城第一首富呢。但我们李家村有自己的规矩,不会把两桩生意交给同一个人代理。” “这样啊。” 朱厚照松了一口气,难怪朱祐枟挥金如土,原来是代理了这个生意。 “那行,既然如此,那我就和你们先合作一下。”朱厚照心情大好,“现在能参观一下茶园吗?” “不能!商业机密!” 李牧当即拒绝:看个屁,都是从河间府采购的最便宜的茶叶,炒完了之后放点茉莉花,谁也喝不出来是残次品。 更何况,全国上下都在喝茶汤,谁喝过清茶? 见李牧态度坚决,朱厚照也没有多言,“既然如此,那我也和你签署一个独家买卖协议。” “好说好说!” 接着,李牧拿出来一本营销手册,交给朱厚照。 里面是各种营销策略,朱厚照看得那叫一个惊为天人。 “什么时候签约?” “随时可以,我让王朝、马汉去安排。” “……” 朱厚照下意识的看向外面的两个大汉,严重怀疑,这两个老杀才会黑吃黑。 文华殿。 弘治皇帝正在批阅奏疏。 一年前丢了闺女,弘治皇帝一直很不爽,烦心的不行。 朝堂上的琐事一大堆,沿海倭寇犯境、岭南道土司叛乱…… 一桩桩一件件,让弘治皇帝的头很大。 幸好,定远伯李文旭在南昌平乱有功,让弘治皇帝的心情勉强好了一点。 随手拿起一份奏疏,这是朱厚照的课后作业:忠奸论! 弘治皇帝只看了几行,目光就变的杀气凛凛,“这个不学无术的东西,自幼就不肯勤学,成日游手好闲,写的这是什么?老朱家的脸面都让他败光了。” 看了看对面的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谢迁,弘治皇帝叹了一口气。 “陛下。” “定远侯李文旭的家风还不错。” “此子进京之后一直生活在李家村。最近才搬进李文旭在京城的府邸。” “在京多年也十分低调,没听说过有什么恶习和不良嗜好。” 谢迁一拱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何不让定远侯次子做太子殿下的伴读呢?” 弘治皇帝听闻,接连点头。 “谢爱卿,先给定远侯写一封书信,回信之日就是李牧东宫伴读之时。”打小我就疯的大明:家兄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