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朱翊钧看完两人的请罪奏疏之后,御笔写了两封回信。
不是圣旨,只是回信。
但却用的是丝绢,这个,是能够长期保存下去的,而朱翊钧在这两封回信中,用极浓厚的笔墨写了自己的委屈……
“朕巡幸济南,召见德王,观其仪度尚可,亲书“安分守己”四字,望其谨守臣节、拱卫社稷。本欲以皇恩化其忠悃,岂料逆子狼心狗肺。竟指使其党羽夜闯行宫,纵火焚殿,待擒获逆贼,那德王见事败,竟自焚谢罪,妄图以一死脱罪……”
“他为朕族兄,赏赐优渥、恩宠有加!何曾亏待于他?如今竟行此悖逆之事,置皇室颜面于何地?置祖宗基业于何地……”
“朕如今满心悲戚,那德王逆举,遭受恶果,史书之上,亦要将此等污名加之于朕身。朕贵为天子,却要受此等屈辱,实在痛心……”
“朕对德王仁至义尽,他的错处,朕本可包容一二,可如今他一死了之,反倒让朕背上这陷害族兄莫须有的罪名……”
“朕受此大冤,却难辩清白,朕实难咽下这口恶气,天下臣民皆当知晓朕的冤屈,朕又该如何自证?鲁王你且说说,朕该如何才能让这天下人知晓朕的心意?”
而给衡王的回信内容,也大概如此。
两个亲王的奏疏送到济南不到一日,皇帝陛下地回信就到了。
他们两个人看着信中内容,全是皇帝陛下的委屈,二人看了数遍,都没有发现宽恕自己的词句,当下,只能继续请罪……不过这次请罪的奏疏,石沉大海,皇帝没有回复。
而后,朱翊钧第一次下旨,处理德庶人事,御驾(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