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皇帝。
语言表达能力,不重要,但也重要。
你要是往龙椅上一坐,听着臣子们奏对,半天不知应一声,你不犯毛病,因为你是天子,是一个忧郁话少的天子,贵人少言吗。
可你要是往龙椅上一坐,就开始跟百官们喷,喷论语,喷典意,言之有理殷殷嘱托,把当官的喷蒙,当官的说的话,还没有你的多,说的好,那证明你是一个上进,爱读书,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天子,这在史书上是很加分的……
而现在的实录上,早在万历六年,就专门针对皇帝陛下爱上课的点,做出了记录。
“每朔望朝会,上御金銮,南面正坐。群臣奏事未毕,帝辄引诗书之旨、孔孟之训,历陈为君之道、牧民之策,词锋宏畅,意旨深远。
自刑赏之公至忠奸之辨,自经世之要至修身之本,援古证今,侃侃而谈。
百官屏息聆听,未及置喙,帝已垂诫再三,期以圣贤之德勖勉臣工。退朝之际,犹闻殿内余音绕梁。
时人皆叹:“陛下好学不倦,典籍烂熟于胸,每言政事,必引经据典,真中兴之主也!”
就这一段,学者们就能总结,论及皆称万历皇帝帝勤于问学,博通经史,临朝宣谕之风范,堪为百代之式。
因为像朱翊钧这样的皇帝确实是大明朝独一份的。
官员们要求儒家治天下,皇帝比你懂得还多,你上奏去纠正皇帝陛下行为的机会,都没有……
朱翊钧一番长篇大论后,张四维等人开始奏事,所说的无非就是五日后的祭祀孝陵之事。
朱翊钧时不时打断,怀念一番自己老祖宗创业史,说到动情处时,皇帝陛下言语悲痛,下面得官员,哭天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