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大的时候,两家就订了娃娃亲,只等着赫舍里氏·红影到十四岁就完婚。
事情出在了李县丞身上,他有位姓郑的‘同年’,这位‘同年’官运亨通,竟然做到了保定府的按察使。
所谓‘同年’就是科举考试时考生之间互相称谓。
那些年,两个人始终有书信往来。
李博阳十四岁时,爷爷去世了,其父李县丞在家丁忧,正赶上郑按察使去京城办事,多年未见甚是想念,于是跑了趟抚顺叙旧。
郑按察使看到李博阳后,很是喜欢,他有个女儿,比李博阳小了两岁,还没有婚配,于是就问起了这孩子的婚事。
得知已经定了娃娃亲后,郑按察使不禁扼腕叹息。
再后来,他与李县丞在书信中也提过这件事情,一来二去,李县丞就动了攀高枝的心思。
一晃儿李博阳十六岁了,可能是聪明过了头儿,竟然只考了个秀才便止步不前。他不愿再考,就在县衙里跟在驿丞屁股后面干些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的杂事。
李县丞能力有限,只能帮儿子到这一步了,亲家又是块木头,每天不是喝酒、工作,就是在家练武。
最可气的是,这一家人和那些旗人一样也不给闺女裹脚,又还(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