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25.致知典仪,武道六品(三更一万一千字)
虽然徐永生在九品境界时针对儒家五常的选择不是秘密,但宁山此前不一定知情。
如此赶巧,让徐永生也有些感慨。
他放下茶杯微笑:“这是要迎难而上啊。”
宁山难得赧然:“先生说笑了,学生是想着,成就‘仁’之玉璧后可以方便后续其他儒家五常的修炼,就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了。”
徐永生微笑看着面前少年。
对方仍然坚毅刻苦,但相较于自己与他初相识的时候,赫然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他不敢打包票这样的改变一定是好的,只能说,作为老师,他希望自己带来的影响能让对方未来人生路更顺利少许便好。
只是可惜,似宁山这般出色的苗子,在民间终究少见。
义塾里来来去去,经徐永生教导过的蒙生已经超过两百,但即便加上宁山,得他举荐入读学宫外院的少年少女,一共也只得三人,能参加今年二月学宫“提前批”考试的唯有宁山一个。
参考往年资料,这个概率在他看来,甚至已经是出乎意料的高了。
但对照名门望族的成才几率,自然远远不足道。
徐永生倒无挫败之感,只觉路途尚远,仍需继续砥砺前行。
关于第三枚“仁”之玉璧,要求义塾授课的时间是一年。
准确说来,是三百六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