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登茨郊外。
夜色已深,山脚下的军用支线却依旧繁忙。
十几座临时搭建的探照灯架设于混凝土台座上,将整个作业区照得亮如白昼。
伊藤哲夫站在临时指挥平台上,身后跟着格外年轻的随员。
此刻,他正低头记录着装载进度,偶尔抬头观察几秒,又迅速记下数字。
“确认完毕,编号72至编号79,全数封装,固定完成。”
这时,一个穿着褐色工作服的德国男人走了过来,高举右手敬礼后简单说道:
“以上为第二批组件,合共八件。”
伊藤没作声,只是略微颔首以示知悉。
“是否使用氦冷运输框架?”年轻人适时地开口询问。
“是的,按照前日提供的修订参数执行。”
“惯性缓冲层、二级热控、运输过程将维持在负一百九十摄氏度以下。”
伴随着年轻人的翻译,伊藤转身朝后方望了过去。
那里,三列特种平板列车已完成编组。
“明早六点发车。”德国男人顿了顿,继续说道:
“经费尔德基兴、乌尔姆、图宾根,最终抵达卡尔斯鲁厄研究所外环区。”
“卫队已与空军司令部协调,航线同步封锁,无通讯中继,无地面干扰。”
“很好。”
“很好。”
伊藤点点头,又重复了一遍,然后伸手指向最靠边的容器:“那是?”
“B-12号冷储舱,”德国人很快说道,“负责运载芯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