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人口不到千万的香江,巅峰时期电影年产量超300部,创造了数亿规模的庞大票房市场,并且影响力辐射了整个东亚的港片时代,港星一度与吼莱坞巨星并驾齐驱。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香江工业体系,那么全球影视娱乐产业将是吼莱坞予取予求的后花园,文化产业将受到直民。
而内地十几亿的人口,去年电影产量仅超过400多部。
而2000年时,内地电影产量仅有80余部。
也就是说,以汪晶为首的影视工作者,带着香江工业体系进入内地后,华夏才有了短时间内飞速提升的工业体系,并且在十年时间内。
从每年不到十亿的票房规模,飞速发展到今年有望突破100亿的庞大规模,带动了数千万人的相关就业。
帖主甚至将汪晶对影视产业的作用比拟伪满洲当时被收回。
帖子通过数据对比,逻辑异化,最后讲汪晶用不惜背负骂名拍烂片也要养活半个香江电影产业。
用强盗逻辑引导成汪晶是为了华夏电影产业不被西方直民,为了保存火种,所以才变成了烂片之王。
烂的有种,烂的骄傲,烂的荣耀。
以一己之力,一声不吭,等到华夏影视的曙光,这是什么精神?
绝对的无私奉献精神啊!
大多数看完帖子,脑海中只闪过一个念头。
没有汪晶,就没有华夏电影产业,就没有数千万影视产业相关岗位,华夏文化对外的输(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