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决定走极简路线——16根并排安装的发射管,取消复杂的旋转机构,采用固定式设计,一次齐射后整体更换发射架。
发射管用普通钢管就行,内壁进行简单的滚压处理减少摩擦。李明远在系统中模拟出制造流程,安装架采用角钢焊接,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具备足够强度。
最大的挑战是瞄准系统。
传统喀秋莎靠复杂的机械装置调整射角,李明远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简易水平仪,配合角度标尺,让普通士兵也能快速掌握瞄准要领。
这下复杂度降低了80%,普通工厂都能批量生产了。李明远看着完成的设计图,心里有了底。
…………
第二天一早,李明远就转战到推进剂研发。
这是火箭炮的核心,也是最难攻克的技术壁垒。
传统黑火药不稳定,易受潮,不适合大规模储存。李明远在系统小世界里调配着各种化学原料,必须找到替代方案。
系统知识库给出了几种可能的配方,但都不适合当前的工业条件。
李明远思索片刻,突然灵光一闪:硝化棉加石蜡的混合推进剂!
这种配方在后世已经很普遍,但在五十年代却是革命性的创新。李明远迅速调整配比——硝化棉65%,石蜡(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