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您提供的配方,我们已经完成了小规模测试,效果...令人震惊。吴哲引领李明远走向一个密封的展示柜,里面放着几个金属容器的残片。
这是我们用100克燃料进行的对比测试,吴哲指着一块严重变形的钢板,左边是传统炸药的效果,右边是云爆混合物的效果。差距一目了然。
李明远检查了那块钢板,满意地点点头:混合物的稳定性如何?有没有出现意外引燃的情况?
完全按照您的预测,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引爆,安全性比我们预想的要高很多。吴哲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但是,集束炸弹的子母弹引信...我们遇到了困难。
李明远了然地点头:小型化是关键挑战。传统引信体积太大,无法装入子母弹。
没错,吴哲带着李明远走向另一个工作台,
按照您的设计图,引信需要小到只有拇指大小,但还要保持足够的灵敏度和安全性,这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明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个微型装置:
这是我昨晚亲手制作的样品,基于压电效应的微型引信,没有传统引信的复杂机械结构,但可靠性更高。
吴哲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放在放大镜下观察,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这也太精巧了!您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简化了设计思路,李明远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