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我们要打击的是陆地上的固定建筑。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新挑战。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复杂的坐标系:首先,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地理坐标定位系统,能够根据地图和情报信息精确定位目标
就在李明远埋头于制导系统改进的同时,A组和B组也在各自的领域奋战。
A组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一种全新的弹头结构,能够携带足够的高爆炸药摧毁坚固的地下设施;
B组则在尝试通过改进火箭燃料配方和优化发动机结构,提升导弹的最大射程。
三天后的深夜,三组在主会议室汇报了初步成果。
A组汇报,张工站起来,看起来疲惫不堪但精神振奋,
我们已经完成了新型弹头的基本设计。采用了全新的弹药布局,爆炸威力比原版提升了近40%,足以摧毁大多数地下设施。不过,我们还需要再做一些结构强化,确保弹头能在高速撞击后正常引爆。
B组,老刘接着说,我们改进了火箭推进剂配方,初步计算显示射程可以提升到约550公里。还不到目标的600公里,但我们已经找到了突破口,再给我们两天时间。
最后是李明远的C组:制导系统的基本框架已经重新设计完成。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混合制导方式,结合地形匹配和红外成像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命中精度提高到10米以内,基本满足对固定目(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