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工,按照常规思路,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工坦言,
现有技术条件下,这种精度的红外制导系统至少需要几年的研发周期。
李明远并不气馁:谁说我们要用常规思路?
他拿出一叠全新设计图纸,这是他根据系统知识,结合当前技术条件特别设计的简化版红外制导系统。
我们不需要复杂的全方位探测,只要能识别大型目标的热信号就够了。关键是算法,用最简单的硬件实现最高效的功能。
在李明远的指导下,C组开始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铁臂-1机器人被调来专门制造高精度部件,赵工则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算法和系统集成。
研发中心灯火通明,实验室里的工程师们废寝忘食。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最初的怀疑逐渐被兴奋和信心取代。
李总工是不是疯了?居然真想造三百公里的火箭炮!一开始,不少工程师私下这样嘀咕。
但随着研发的深入,这种质疑变成了敬佩:不是疯,是天才!要成了,这一仗直接洗地!
两周后,三个小组在主会议室进行了第一次联合汇报。张部长和军部主任亲自到场听取进展。
老刘首先汇报A组情况:弹体设计已经完成,在新型推进剂的支持下,射程可以达到350公里,超出设计目标50公里!
张部长倒吸一口冷气:350公里?这已经不是火箭炮了,简直是战术导弹啊!
王工接着报告B组进展:新型推进剂配方已经定型,能量密度比现有火箭炮高出93%,稳定性测试全部通过。我们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为实弹测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