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杨丘眼前一亮,这家伙竟然就好像在跑步一样,噼里啪啦的往大粮仓那个位置跑,一直跑到了距离大粮仓巡视的兵卒附近,随后又折身往回跑。
这还真是奇怪,大半夜的不睡觉被最高长官叫出来,从这里来了个直线距离的折返跑,这是玩什么呀?
此时杨丘突然有所醒悟,原来这个道路应该是从进入整个粮仓的营区,然后再到粮仓的位置的最短距离!
事实上,在防守粮仓的过程中,除了建立相应的警戒区和营区,事实上在古代就已经开始设置一些不同的路线能够阻止敌人快速攻击粮仓,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任何人在自己的防守阵地上一定会寻找相应的阻击条件,以延迟敌人的进攻,从营区到警戒区,再到最后的粮仓本身,一定会存在层层的防守,既然保护粮仓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就不可能单纯只是以驻扎兵力把守粮仓的位置,作为一个关键。
要是到那个时候,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比如被敌人偷袭放火烧粮仓,那所能够屯守并且进行防守的军士,岂不是跟着一起要倒霉?
所以核心的关键就是让敌人摸不清楚进入粮仓腹地的关键道路,各种所谓的拒鹿拒马,或者是相应的挖坑挖线,包括营区和警戒区进行防守,有那种可以屯守的阵地进行防守,这样的话可以坚持对敌,与敌人进行对峙,甚至打退敌人!
实在不行,还可以利用这个坚持的时间,让自己的后方援军得以援救,保存粮仓,毕竟你的目的是要保存粮仓,而不是与敌人以一个轻松愉快的方式把粮仓毁掉,所以从古代一直到现代,这种对于后勤保障制度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过麻烦就麻烦在于,似乎与这样一个晋朝的粮仓守卫的最高长官而言,他好像想的有点儿多,按说这样的粮仓所做的防守,3层阵地从警戒线到营区再到粮仓周围的巡守,三个防守防线应该是足够的了。
可是这家伙依然在测试如何能够通过一条最简洁最快的路线进行攻击粮仓,并且在计算时间,那家伙极不情愿的跑过去又直接跑回来,气喘吁吁的还在计算自己的时间,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这让杨丘觉得挺有意思。
看来这个晋朝的最高将领好像还挺有心,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粮仓已经建立了许久,怎么他还在不死心的这么折腾呢?
难道说这家伙真如他们嘴中所说的就是个痴心妄想的家伙,满脑子都是军事迷,杨丘忍不住好奇心大起!
于是他又迅速的跟着这个家伙往回走,这家伙有些垂头丧气,一边儿走着,一边算了半天,最后念叨了一句,“哎,15个弹指!跟上回没区别吗?这已经跑了三回了,所差不过就是一个呼吸间,哎呀,行了行了,要是明天的话他要问就明天再告诉他了!”
说着这家伙一转身竟然也走了,朝到另一边的帐篷似乎也是打算偷懒去睡觉了。
杨丘一听15个弹指,他大概记住了这个数字,不过杨丘内心之中却有了另外一番想法,这也就是普通人或者训练有素的士兵,15个弹指可以从最直接的位置进攻粮仓,看来越是这么庞大的粮仓要想彻底的能够靠近并且将它烧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