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个小的细节被大多数人所疏漏,毕竟他们是看不到这些的。唯有他们这些高层,处在这样的视角当中,才能够看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以及大秘密。
而那名靖南侯,很显然的他是知道很多事情的,所以他才会在如此特殊的时刻表现得对所有事都不屑一顾。甚至到现在,他也没有去给这位重新夺回皇位的建祯帝多少颜面,而是始终保持着一副极度冷漠的表情,似乎胜负于他都没有意义。
当然作为建祯帝本人,他在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后,也渐渐恢复了原来的神情。毕竟说到底,他已经处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年,而并非刚刚才开始。那些从绝境中活下来所需要完成的心理建设,也早就已经完成。所以他在短暂的迟疑后,又再度形而迈着他那威风八面的步伐,朝着议事大厅走去。
很快的他将在那里颁布最新的诏书,然后将在他的诏令下完成一系列的人员调整和军事调动。这么多年来,始终忠诚于他的那些门阀、权贵、氏族们,都将在这次的调整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而这一切他都已经了然于心。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建祯帝而言,他毕竟已经亲眼见证过几轮人事的更迭。无论是从他自己初登宝座,到后来羯人南侵后的全线溃败。再到后来,他又眼看着自己那族弟姚可禧建立大周南朝,并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将一个破败混乱的南朝逐渐稳定下来,甚至还有了很大发展。
说实在话,原本建祯帝是准备看建隆帝笑话的,他是希望看着自己那个无能臃肿的族弟闹出笑话,看他将南朝治理得一塌糊涂的。可实际上,真实的民生情况却让他震惊得无法言语。他完全没有想到,就凭着那个看起来昏庸无能的姚可禧,却让南朝变得比以前更加的繁华,甚至比起以前完整的大周朝来都要更加的繁华。
尽管那临安城充斥着醉生梦死的权贵,但同样也有大量百姓在这里获得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反观此前在他建祯帝治理之下的大周朝,那些大周朝的子民们仅能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哪怕是曾经最为富饶的狄庆州,每年丰收之后百姓也都没有太多的余粮。
以至于当大灾大难来临时,所有的百姓都没有任何承受灾荒的能力,这才使得大周北地在遭受灾难之后迅速的溃败,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一路南迁去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再来看现在的南朝,可要比此前强太多。不仅仅民间百姓的积蓄了更多的财富,也趁着好年景存下大量的余粮,也有了一定承受兵荒马乱的能力。即便是在这叛乱不断的临安城,在此之前老百姓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离景象。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此时的百姓有了更强的承受灾荒能力,而这些是以前的大周朝所不具备条件和能力。
所以说建祯帝虽然在心底里瞧不起姚可禧那个大胖子,那个只会贪图享乐的昏庸之辈。但现实却往往很残酷,足以向他展示出另外的一面。那个看着无为而治的姚可禧,却是让整个大周朝得以从困境中起死回生,不至于一溃千里。
正是因为有了建隆帝打下的坚实基础,才使得他建祯帝有回归帝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