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是军队的保障,食物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是,因为城市中的粮食被运走,为了维持军队士气,保证他们不会饿到,八大王不得不从自己的腹地运送粮食到前线,放弃了就食于敌的想法。
推进再怎么顺利,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的阻碍,苏荣止不会让他们一帆风顺的到这里的,他整治军队,以多重华夏历史上的大秦的军功制作为指导,建立了一个新的军功制度。
简单点说,用敌军的人头,来换取功劳,最高可以封侯封国,最低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传承给后代的土地。
对于普通人来说,钱财名利,都不如一亩三分地来的实在,前面的终究会消耗殆尽,只有土地是永恒存在的。
这一个举动,大大的激发了基层士兵的战斗意志,却妨碍了原本的军事贵族,他们世袭罔替,掌握着军队的中高层,连皇帝都动不得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众人拥护的日子,怎会甘心那些泥腿子登上高位呢。
对于这样的情况,对于发起动乱的家伙,苏荣止毫不客气,尽数诛杀。
在军队中,引其军队哗变,这违反的军法。军法冷酷 ,唯有一死,不得开恩。
大量的军队高层被诛杀后,苏荣止并不担心自己军队的指挥问题,准确的说,那些人即使是活着,也不会指挥现在的军队。
虽然现在只是进行了一部分现代化装备的改造的,但是战斗方式已经和过去那种完全不同了。
别的不说,你要是来一个集团骑兵冲锋,你看看重机枪阵地,怕不怕你,弓箭抛射杀伤力不够,弩箭攻击密度不够,但重机枪可没有这么麻烦。
在弹药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来一个金属风暴,将所有人淹没,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苏荣止不是将军,他不担心有人学会了战术后,自己会失去饭碗,更不怕有人凭借着兵书,凭借着战术能打败自己。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打的从来都是国力,财力,不是能打就够的,有一种失败,叫做赢着赢着就输了,这不是笑话,而是真正的历史。
苏荣止将游击战的方针,传递给大唐的军队,同时发动了舆论战,告诉百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而那些豪绅又是如何欺压他们的。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绕,敌疲我打。”
被苏荣止撒出去的一大片军队,对八大王军队的行进,造成了及其恐怖的麻烦。
尤其是他们从来不和大部队发生战斗,每次出手都是凭借着手中武器的强大,攻击派出去的斥候,攻击后方的运粮队,甚至于趁着大家埋火做饭的时候,发动攻击,攻击食材,攻击厨师,亦或者污染水源。
八大王的军队在各个游击队的侵扰下,已经濒临崩溃了,他们不是没有派出高手去追杀。
但是,八大王内部早已经被玄晶司渗透成了筛子,他们派出去的高手,要么被玄镜司收买,要么被玄镜司伏杀,甚至还有一部分所谓的高手,抓不到苏荣止派出的军队给,干脆屠杀了一个小村子,杀良冒功。
对于这种行为,玄镜司的探子并不会直接出手, 而是在发生伤亡后,才出手阻止,并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
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苏荣止继续指引玄镜司的人,在八大王派出的军队的指挥耳边出主意,不断引导他们的怒火,通过各种手段,让这个怒火越烧越旺,最后,终于有人控制不住了,他听从了一名幕僚的建议,同意了用屠杀来让大唐人恐惧,让他们停止连续不断地偷袭。
屠杀进行的很顺利,一个十万人的城市,就这样被从地图上抹去,其他大唐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心神恍惚,甚至传出了想要投降的想法。
更有甚者,觉得八大王之所以屠杀,都是那些游击队员的事情,不断地咒骂着他们。
对于这样得举动,苏荣止早有预料,所谓愚民,不就是这样吗,很轻松的引导愚弄,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敌人,那些才是他的朋友。
在这股风潮尚未发酵壮大前,苏荣止再次出手,将这个火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大量的游击队,不断地阻断粮道的结果,就是粮食无法运过来,而粮食运不过来,这些人就只能在原地征粮,而本地的粮食,早已经被苏荣止派人运走,他们所征用的,是很多人最后的口粮,是他们来年的种子。
失去了粮食,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正常情况下,这些人也不敢反抗,毕竟普通人是打不过士兵的,尤其是有着盔甲和钢刀的士兵。
但这可不是古代,苏荣止带来了枪械,带来了曾将中世界骑士阶级砸的粉碎的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