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枪声后,八大王的军队尝试反击,扣动扳机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已经没有子弹了,不少人痛骂一声,将曾经视若珍宝,当成**的枪丢到了地上。
“投降吧,我们弹药充足,而你们已经弹尽粮绝,还在抵抗什么,你们还要为了那些鱼肉乡里,欺压你们妻女的反贼效力吗。”
苏荣止第一次动用了飞机,将大量的纸张洒下,上面是一张张图片,一份份报道,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在控诉八大王的血腥残暴。
仅仅是纸张还不够,在大部分士兵的情绪被控制后,苏荣止又派人送去了电脑,数十台电脑和卫星电话,让这些离家的士卒,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沟通。
至于说如何保证沟通,苏荣止早已经安排玄镜司在八大王腹地发展游击队,八大王排出来的士兵,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的父母妻儿在国内,以此建立联系,很难吗?
在内奸的策应下,在情感和饥饿的双重攻击下,八大王还剩的百万大军,在一个日夜的哭泣后,彻底叛逃,加入了苏荣止的手下。百万大军的叛逃,纵然早有准备,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好的,而且,总有些人是不吭你背叛的。
八王大军中的高级将领,还要各种修士,他们清楚自己即使是投降,也不可能获得的苏荣止的重用,反倒是会失去原本的地位,失去原本的权势,因此他们趁着苏荣止接收大军的时候,带领着自己的亲卫溜了回去。
对于这些离开的家伙,苏荣止象征性的阻止了一下之后,便将他们放了回去。
留下这些人,对于苏荣止来说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失去了这些人之后,八大王很有可能丧失所有的心气,有可能直接选择认输,而不是继续挣扎。
毕竟在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苏荣止将这些将领放回去后,八大王的心力压力会小很多,毕竟,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直接征召士兵,在加上韩信给他们的错觉,和新兵可以在战场上完成枪械射击的轻松写意。
虽然新兵的射击的准头,可能比八大王过去的那些老兵的射击准头差很多,不过也没关系,在以前的时候,那些老兵的射击准头也不咋地,在差一点倒也没什么。
在这些将领逃回来之后,八大王开始了新的士兵的征召,比起士兵的损失,八大王对于枪械的损失更加心疼。
战斗结束后,苏荣止开始一步步向外派遣官员,收复失地,但也仅仅是在收复失地,并没有急着进攻八大王的领地。
这一次,苏荣止派出的收复失地的军队,运着粮食进入一处处城池的时候,真的体会到了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场景。
这也很正常,八大王为了支撑百万大军的进攻,不断地从自己的领地运送粮草,但苏荣止派遣出来的游击队,不断地切断粮道,迫使八大王不得不就近征收粮草。
而苏荣止在临走前,已经将官府的库房提前清理干净,能够用钱购买的物资也被苏荣止尽可能的带走,留给了八大王的只剩下两条路。
要么是从各地的小民中夺走了他们最后的口粮,激起民怨,要么将从各地的世家,豪绅手中掠夺他们的存粮。
八大王最开始选择了前者,但奈何这次战斗拖得时间太久了,三个月的战斗,粮线被阻,仅仅靠抢夺小民的口粮,八大王无法支撑百万大军的粮食消耗。没办法,八大王只能对着那些世家和乡绅动手,掠夺他们积累了千年的财富。
世家千年积累的有粮食,但更多的是财物,金银之类的不能吃的东西,八大王想要运会自己的领地,换成粮食太难了,而且,就算他们运了回去,买了粮食,想要运送过来,和前面一样,也是会被游击队截取的。
没办法,八大王只能将这些货物,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苏荣止安排的军火商人,换来了枪支弹药和粮草药物。
战争持续了三个多月,苏荣止通过李无念他们,借助八大王的手,将大唐境内的平民剥削到干干净净,顺便将大唐的世家,豪绅,他们的积累,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威望,毁灭了个七七八八。
对于一个吃饱饭的人,你给他一碗粥,冲他喊“喂,来吃!”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他无视,甚至会受到白眼,但要是一伙饿肚子的人,别说是喊话,就是让他们趴地上吃,他们也会显然接受。
无它,饿肚子的滋味太难受了。
在八大王疯狂劫掠粮食的时候,苏荣止安排的游击队,不时将一部分粮食运送过来,不多,仅仅是能保证他们不会饿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