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之后,大名鼎鼎的符道大师,便多了一重身份,成了皇家学院的陶先生。
秦天梳理了这些信息,才恍然大悟,“难怪陶先生作为学院的老师,却很少给学生们授课。
偏偏他身份特殊,还没人能管束他。”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陶先生不做出谋逆之类的大事,此生都平安无忧。
表面看起来,陶先生似乎没什么权力和背景。
可实际上,他的背景堪称归元帝国之最。
除了陶先生的生平经历之外,秦天还了解过陶先生的符道事迹。
据说,陶先生倾尽毕生心血研究符道,将百般道法融入其中,创造过许多神乎其神的事迹。
四十年前,长乐郡的大江决堤,洪水泛滥,百万黎民严重受灾。
郡守指挥两万兵丁筑堤防洪,奋战三昼夜都未见成效。
眼看方圆几百里的土地,都将沦为汪洋泽国,百万黎民都将流离失所。
恰逢陶先生云游四海,路过长乐郡,见生民受难,便慷慨出手相助。
他登上高山之巅,以四十九张符咒笼罩群山,搬运九座千丈大山,堵截洪水泛滥的大江。
随后,他又撒下六百张纸人,化作六百名壮如猛兽的黄巾力士,在群山之间疏通水道,开辟河渠。
洪水源头被拦截,又被几条河渠分流,最终流入大江的下游。
就这样,陶先生以一己之力,于三天之内遏制洪水,拯救数十万黎民,并且根除了水患。
从那之后,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长乐郡,再也没有受过水灾。
事迹传开后,长乐郡的百姓们感激涕零,称陶先生只手可抵百万甲士,真乃神人也。
甚至,长乐郡的许多县、镇,都为陶先生立下了生祠,日日有香火供奉、百姓叩拜。
世间有功德之士,往往要死了以后,才会被后人立祠供奉。
只有立下天大功德的能人异士,才会在活着的时候,被百姓们立下生祠。
可想而知,陶先生在长乐郡百姓的眼中,不亚于圣人贤士。
三十年前。
平安郡遭受百年难遇的大旱,八百里土地都颗粒无收。
近百万饥民无法安置,几乎变成流民,甚至要出现暴动。
当时饿殍遍野,饥民们易子而食,并且流窜四方,为祸周边各郡。
平安郡守只能向帝国请求支援。
归元皇帝勒令周边各郡开仓放粮,援助平安郡。
但各地郡守都是封疆大吏,各怀私心,互相扯皮推诿,不愿相助。
归元皇帝大怒,只能从户部调集大批粮饷,指派钦差大臣送往平安郡。
然而,从皇城运送大批粮饷到平安郡,哪怕一路顺利,至少也要月余路程。
远水难解近渴,不等粮饷送到,平安郡的饥民都要饿死。
如何在十天之内,将两千万斤粮草运送到平安郡,就成了头等难题。
等闲军伍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文武百官也是束手无策。
于是,皇帝楚擎苍想到了陶先生,便将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
陶先生临危受命,自然是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