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贫道设立道场,传道授业的初衷。”
道场上的嘈杂声音立刻消失,许多人都面露敬重之色,称观主果然高风亮节,有高人风范。
事实上,近十几年来,在道场上听道的人,都是认真倾听,暗自揣摩。
基本没人当众提出疑惑,只有权势地位较高,与观主有私交的人,才有资格私下请教。
像秦天这么‘不懂事’的听众,实在是少见。
秦天无视了众人的复杂眼神,对青云观主问道:“既然观主说道生万物,那么道是有知还是无知?”
青云观主神色淡然地答道:“道为天地之法,自然是有知的。”
秦天又问:“如果道是有知的,那它就应该只生善人,为何会生出恶人?
既然道不辩善恶,那它就应该是无知的。
若道无知,那它又怎么能生出万物,怎么能成为天地万物效法的榜样呢?”
“……”骤然听到秦天这几句话,青云观主面色一僵,竟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辩驳。
他微微皱眉,眼神变得凝重,陷入了沉思之中。
道场上的近百名宾客,都是有识之士,也尽皆面色大变。
许多人陷入思考,却都愁眉紧锁,不知如何自洽逻辑。
但有些脾气暴躁之人,无法辩驳秦天的话,便立刻跳将出来,大声斥责秦天。
“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哪懂得什么是道?又有何资格质问观主?”
“来人,快把这个捣乱的家伙赶出去!”
然而,寥寥几人的呼喝与斥责,并无法改变局势。
包括青云观主在内,大多数人都陷入‘道究竟有知还是无知’的思考中。
可他们不管怎么思考,都难以破解这个悖论。
足足百息时间后,既无人能解答秦天的问题,也没有道兵驱赶他。
道场上一片寂静,众人都在苦思冥想。
陶先生和圣后也思忖良久,却找不出话来反驳。
圣后遥望着广场边缘的秦天,语气玩味的道:“小小年纪,竟然会思考道法,提出这么高深的辩论,实在有趣。
师兄,之前见你频频望向那孩子,他不会就是你的关门弟子吧?”
陶先生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正是!不过老夫从未教过他道法,也不知道他怎会提出这种问题。”
圣后双眼一亮,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秦天,“竟然如此聪慧过人?那哀家倒要看看,他能给出什么真知灼见。”
与此同时,青云观主抬头望向秦天,神色从容地道:“小友能提出这般疑惑,想来也是精研道法。
以你这般年纪也能入道,可见贫道百年来传道授业,颇有成就,吾心甚慰啊。
小友听好了,道为天地之母,赋予万物生命,自然是有知的。
道既为母,则只赋予命,而不赋予知。
因人之所知不同,或因知行不能合一,方有善恶之分。
故道不辩善恶,依旧有知。
小友,不知你认同否?又有何高见?”
场中宾客听完观主的讲解,顿时露出胜利般的笑容,许多人鼓掌叫好。
随后,众人目光聚集到秦天身上,看他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