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众人就要分道扬镳了。
姜璇要带着剑奴等人,回王宫去复命。
秦天和汶婵等人,要去寻找陶先生,与之会面。
众人停下来,互相行礼告辞。
姜璇对秦天等人抱拳行礼,再次致谢:“秦公子,欢迎你们来到王城,这一路蒙受你们相助和照顾,姜璇感激不尽。
你们先处理事务,我也要回宫复命。
待事情结束后,我会亲自登门拜访大家,邀各位进宫赴宴。
届时,我再郑重地答谢各位。”
姜璇的语气诚挚,姿态豪爽,确实很容易令人生出亲近和信任之感。
秦天微微颔首:“既然来到姜国王城,没什么意外的话,我们会在此休整一段时间。
我得先去找一位前辈,目前还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可能要耽误些时间。
这样吧,我留一块灵讯玉牒给你,方便我们联系。”
说完,秦天从纳戒里取出一块青玉制成的玉牒,递给了姜璇。
两人都执着灵讯玉牒,只要待在王城内,相距不超过百里,便可互相传讯和感应。
虽然,此物不像天镜那样能传音,只能释放简短的信号,但也能起到联络的作用。
姜璇欣然收下灵讯玉牒,又对秦天问道:“秦公子,偌大的王城里,住着近百万人。
你这样漫无目的地寻找,定要耽误很长时间。
不如你告诉我那位前辈的名讳和特征,我派人去寻找和联络,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秦天一想,觉得此法可行,便点点头道:“如此也好,我要寻的那位前辈,是我的符道老师。
他姓陶,是归元帝国久负盛名的符道大师……”
还不等秦天说完,姜璇听到这里,便是面色一变,双眼中露出浓浓的惊讶之色。
“什么?陶先生?
秦公子,你说的可是陶紫阳老先生?”
“正是。”秦天点点头,反问道:“你认识陶先生?”
姜璇表情复杂地望着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当然认识!
陶老先生名满天下,仁慈悲悯,不知拯救了多少黎民苍生。
三十多年前,我们姜国突发一场浩大的山火,波及两郡七城的几百万黎民,谁都束手无策。
关键时刻,就是陶老先生赶来相助、指挥救援,才扑灭了那场持续一个月的大火,拯救了无数黎民百姓。
从那之后,我祖父就与陶老先生成了至交好友……”
停顿了一下,她表情古怪地道:“真没想到,陶老先生竟然是你的符道老师?”
秦天露出一丝笑意,点点头道:“一年之前,陶先生与我分别,说是来姜国赴约。
自那之后,我们便没有再联系了,也不知他在姜国是何境遇。
既然陶先生与老国主是好友,那你应该知道先生的踪迹吧?”
姜璇连忙点头,解释道:“其实,陶老先生就是赴我祖父之约,才来到姜国相助的。
近一年来,老先生与祖父都住在东城的望月楼,经常一起品茗、下棋,谈论天下大事与仁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