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南方帝国的主力已经赶到了摩雷尼亚堡。
加上之前的守军,南方帝国的军队数量终于超过了一千。
虽然质量上和西方帝国还相差一些,但总体实力已经不算吃亏。
一路行来,招募了一些新兵,不多,但补足了孤儿团三百人的兵力之后,剩下的都分给了贵族。
吕卡隆一战之后,孤儿团在贵族们心中已经没有那么抵触,毕竟在这个世界,实力才是硬道理。
但是孤儿团的缺陷也暴露了出来,训练不足,战斗力偏差,并且没有骑兵。
之所以这样训练,是因为刘明一开始就打算将孤儿团用在攻城战中,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虽然最终有些畸形,但至少在吕卡隆的表现不错。
但现在不能再继续这样,所以到达摩雷尼亚堡之后,其他贵族进驻城内,孤儿团留守城外,因为有大片的土地,可以搭建一些简单的训练场所。
十夫长们大都比较全能,可以担任骑兵的重任,虽然十分之一这个比例有点少,但后续可以慢慢增加。
至于剩下的人,当初被挑选出来的五夫长可以负责临时指挥。
十夫长本就是刘明破格提拔,虽然对五夫长接任自己的职务有些抵触,但毕竟只是临时的。
需要用到骑兵的时候他们才会交出来,抵触也没有那么强烈。
而且毕竟是王室养大的孤儿,对南方帝国,对刘明的忍耐度都极高。
有了骑兵,接下来就是兵种搭配。
刘明隐约记得在另一个世界,有一套比较出名的兵种配合阵法,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创立的鸳鸯阵。
是明朝的时候为了抗击倭寇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
具体的细节记得不大清楚,但大概还有印象。
各兵种间的配合,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卡拉迪亚大陆的打法,偏向于骑兵骚扰破阵,步兵结阵对敌,弓箭手远程压制,基本上就是这套。
但核心是贵族,一旦贵族们退出了战场,士兵会大概率溃败,很难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所以刘明的思路就是,由孤儿团组成三十个步兵小队,兵种齐全。
就算高层不在了,基层的五夫长配合十夫长也可以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战斗下去。
管理的人比较少,不用像贵族那么专业,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了。
战场之上,还可以随时配合。
战争前期,各兵种结阵,一旦胶着,就是三十个小团体,兵力出现损失或是直接指挥阵亡后,可以迅速组成新的小队。
训练的模式一样,虽然没有之前的小队配合默契,但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现在孤儿团就是在以这种模式进行训练。
装备的分配还有一段时间,但刘明在路上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十人小队,一个骑兵,三个近战盾兵,两个长柄,四个弓箭手。
但是弓箭手配小盾牌,加单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