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出现在湖面上的船是一艘浅水重炮舰。这种明显“头重脚轻”畸形战舰,旨在用轻巡级别的小船体扛上战列舰级别的大口径主炮。
由于巨大的主炮输弹井挤占了大量的船体空间,所以这种战船的航速和航程都很可怜,装甲更是薄到近乎于裸奔。
因此设计者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用这种除火力以外几乎一无是处的军舰去海面上对抗其他舰船。
它的主要作用,是跟在主力舰队身后当打杂小弟,等带头大哥们夺取了战区制海权,它再慢吞吞的开到近海,替大哥们对岸输出。
得益于较小的体型,浅水重炮舰还能开进大型军舰无法驶入的内河,为深入内陆的地面部队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
这种特殊的军舰,曾在十几年前短暂的掀起过一阵风潮,但军队在经过实际使用后,很快就发现这玩意儿高不成、低不就,用途着实有限。
于是感觉亏了的大国们,纷纷将不怀好意的目光投向了小国,将自己手上的潜水重炮舰冠以“迷你战列舰”之名,轻轻松松的就转手卖了出去。
不过对于供养不起正规战列舰的小国来说,浅水重炮舰的确是一种十分经济划算的选择。
湖上的浅水重炮舰以一种不快不慢的速度,一发接着一发的朝滩头开炮。每一发炮弹落地,都会对那些已经上岸的部队造成不小的震撼。
陆战队迫不得已,只得叫停了正要出发的第三批次部队。因为滩头的空间十分有限,涨潮在为登陆部队提供了一定助力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压缩沙滩面积。
仅凭第一营在敌军防线上撕开的那几道口子,难以让部队快速推进。如果这个时候盲目继续往上送人,势必会造成滩头拥堵,白白把部队送上去挨炸。
好在德拉贡并非完全没有办法,海军的舰炮是够不着水晶湖,但列克星敦号上有八架海燕战斗机,每架飞机可以挂载两枚五十公斤的航空炸弹。炸不沉敌舰不要紧,能把它炸跑就行!
于是德拉贡赶忙召回了在外的三架海燕,然后命令地勤人员马上准备炸弹,先给机库里的五架都装上。
得知有攻击性的作战任务,航空队立马组织起最精锐的一批飞行员,由云龙亲自带队。德拉贡虽然担心妻子的安危,但也清楚眼下情况紧急,他们必须尽快解决掉那艘棘手的浅水重炮舰,否则再这么拖延下去,等敌军从内陆调来增援部队,完全可以再赶他们下海。
很快,挂载上炸弹的战斗机做好了起飞准备,云龙驾驶的海燕一号率先升空。
第一波次的五架战斗机升空后,呈战斗编队向着水晶湖的方向飞去,领队的云龙很快就发现了湖面上的浅水重炮舰,而对方似乎也在同一时间发现了她们。
所幸在眼下这个时代,各国海军都还不甚注重防空,再加上浅水重炮舰的甲板面积有限,需要前后两门单装的重炮腾出足够的旋转空间,因此防空火力贫弱,仅有两门对付飞艇用的半自动高炮和数挺重机枪,根本形成不了火力网。
于是五架海燕当即分散开来,两架从左右飞过去,吸引对方高炮的注意力。
俯冲而下的海燕,最高时速可以超过四百公里,在当下这个时代,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