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立团及塔兰斯友军的奋战下,德拉贡率部成功稳住了防线,将从海上来的联邦军死死的挡在奥菲镇以东。
而他们的出色表现,也让坐镇本部的亨利大喜过望。他本以为德拉贡最多能坚持个三到五天的时间,到时候守不住撤回来,他也不会怪罪德拉贡。
结果丫的不但抗住了,还狠狠的反咬上一口,给对手造成了重创,解除了原本最让他担忧的东面威胁。
然而另外两个方面的情况,可就不像德拉贡这边这么顺利了。
联邦军参战的第七天,斐拉维的第七师依旧没能攻破敌人的阻击,被死死的挡在距离第四师不到二十公里外的地方。
双方之间爆发了一场远东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重装对决,第七师集中一百五十辆坦克,与联邦军的八十只合成兽在平原地区进行了会战,两边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最后结果是两败俱伤。
而与此同时的第四师方面,被分割包围的其中一路残兵终于是支撑不住,在弹尽粮绝后向联邦军举手投降。
有他们带头,其他被围困的部队也都受到了影响,军心开始出现了动摇。
而在西南方面,多国联军也一改之前的散沙局面,彼此之间仿佛一下子就学会了配合,攻势变的极有章法。
远征军一时大意,被他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接连丢掉多处战略要地。虽不至于全线崩溃,但局面也开始转入被动。
面对这一令帝国军方感到十分难堪的僵局,手边已无可用之兵的亨利是一筹莫展,只能硬着头皮向国内求援。
而就在这个时候,来自东秦王国的特使突然造访纳斯,向名义上的塔兰斯最高领袖卡莲递交了东秦摄政王的国书,表示他们愿意出面调停这场战争。
塔兰斯方面自然是不愿意妥协,远征军的将领们更是强烈反对。
帝国上一次在没有获取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直接引的皇帝暴怒,许多人因此受到牵连。大家谁也不想步前任军部大臣的后尘,变成架子上的风干腊肉。
东秦方面似乎也知道这些帝国将领们的顾虑,所以紧接着便做出“让步”,提议双方暂时停战,举行一次首脑会谈。
眼看着第四师的残存部队就快要被人活活打死,他们只得接受这一条件。
于是11月11日,塔兰斯境内双方十几个参展国家、数十万部队在这一天集体停火,然后选派代表进行会谈,会谈地址选在中立国艾飞兰进行。
这个总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国,是目前远东十七(小)国中,唯一没有卷入战争的国家。不是因为他们爱好和平,而是因为他们弱小的实在可怜。
这个国家甚至主动解散了军队,然后每年向东秦朝贡,换取驻军保护。
这次休战对于双方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大家表面上暂时放下了手里的刀子,但全都不约而同的在背后加紧备战,准备等谈崩了之后再打。
趁着休战期间,德拉贡紧急转移了自己手头上的战俘,将他们送往纳斯,交给亨利处置,这几百人无疑会成为他们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然而让德拉贡意想不到的是,上头突然一纸文件下来,原本作为战俘的东秦军官常威,摇身一变又成了帝国军这边的随行军事观察员。
理由竟然是秦军并未参战,而他们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常威参与过对帝国军的攻击,或是为联邦军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