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能让希德尼十四世完全信任的人屈指可数,但霍华德算一个。
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霍华德看完了全部战报,然后摘掉眼镜,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则飞快的思考着。
纵观远东战局,第四师冒进被围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帝国军由此开始转入被动。就冲这个,第四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死不足惜!
如今在塔兰斯境内,帝国军加上塔兰斯救国军,总兵力接近四十万,塔兰斯光复区几乎所有能拿动步枪的青壮都已经参军入伍。
这些塔兰斯固然勇气可嘉,打仗时悍不畏死,但他们的装备和素质也就是帝国三线警备团的水平,只能充当炮灰。正面战场还要靠帝国的那几个师去抗。
看过战报后,霍华德认为最好是能用塔兰斯的军队,从西南战线上换下帝国的军队。这个方向上的对手,主要是远东的小国联军,人数上虽然不少,又疑似有东秦的人在指挥,但这些小国军队的兵员素质也就那样,跟塔兰斯军差不太多。
只要能换下来一两个师,远征军就能空出一只手用于进攻。先配合95师将东面那个半残的联邦师团击溃,将三条战线缩减到两条,然后再集中优势力量,反身去打多国联军。
以四个帝国师,再加上二十万左右的塔兰斯军,这样一股力量,已经足够横扫那些临时搭伙的所谓联军了。
然而这个计划毕竟是建立在理想的情况下,很重要的一点前提,就是联邦不会再向塔兰斯地区增兵,而这恰恰是他们所无法控制的。
霍华德想了想,觉得即便是不再往远东增兵,本土这边也应当适时的做出一些动作,从而牵制联邦军有限的兵力。
别看克里克联邦在过去近百年间,一直都是帝国的头号大敌,但受限于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联邦的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慢,人口也就一千六百多万,海陆军加起来也就二十万出头。
陆军的七个常备师团,如今有三个在塔兰斯境内作战,剩余的四个还要防卫本土。如果不动员预备役的话,那联邦就真的已无可用之兵了。
调整部署、然后逐个击破,霍华德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估计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下来,少说需要三周,多了可能要一个半月。
而整个行动成败的关键,要看北边彩虹江一线能不能守得住。
万一这边仗打到一半,彩虹江突然被突破,联邦军两个师团**,到时候大半个光复区都要再吐出去。
一想到守卫北方战线的主力,是东南军区第七装甲师,霍华德的眉头便不由得微微一皱。
他不是怀疑第七师的战斗力,也很欣赏大皇子斐拉维的军事才华,但这位殿下显然像政客多过像军人。放这样一个人守在最关键的位置上,霍华德很难放心。
沉吟了片刻,霍华德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自己亲自去远东坐镇,帮远征军司令亨利镇住斐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