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了十二个小时,德拉贡的第二集团军群便将十万大军和几百辆坦克装甲车送上岸,工兵们还在港区附近赶工修出一条三百多米长的野战跑道,使得陆航的攻击机大队得以起飞,轮换着为前线提供不间断空中支援。
而得益于空军带来的非对称优势,以及地面装甲集群的强大突击能力,第二集团军群前锋部队的推进非常顺利。
登陆的第一天,德拉贡就率部推进了一百二十公里。西军虽然按照原定的阻击预案,出动两个装甲师发动反冲锋,但他们行动全都被大型侦察机看在眼中,第一时间叫来攻击机大队。
这两个装甲师一路挨炸,硬着头皮往前冲。等他们好不容易冲到德拉贡的部队面前时,已经减员了超过三成。而连续的空袭不光极大打击了官兵们的士气,也给他们造成了严重混乱,因此接敌后很快就被击溃。
先空袭后突击,靠着这种简单粗暴但却行之有效的“帝国主义战术”,德拉贡这边的进展神速。斐拉维在短短半天内就接连收到一连串的噩耗,他们之前制定的一系列阻击战术,并没有发挥出预想的作用。
眼看着德拉贡的装甲集群正势不可挡的狂飙,斐拉维一边调兵遣将构筑新防线,一边另派遣部队前去夺回那些被伞兵攻占的大桥。他甚至告诉下面的人,如果短时间内真的夺不回来,允许他们使用重炮从远距离把大桥轰塌。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被夺取的大桥,全部都是坚固的钢架桥,早在修建之初就有着重考虑过防御能力,因此造桥的用料十分扎实,桥体十分耐操。
七十五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打上去不痛不痒,大口径榴弹炮倒是能把桥面轰出几个窟窿,却奈何不了重力式桥墩,直径十几二十米的钢筋水泥结构,不靠专业人员的定向爆破,炮弹往上面轰再多也别想炸烂。
而最操蛋的是,这些占据着桥梁的伞兵虽然身陷重围,但却并非孤立无援。他们成功夺取大桥没多久,运输机便在第一时间送来空投的补给,另有一些运输机则明显是经过特别改装的对地攻击型,机身上安装了许多可以对地扫射的大口径机枪,甚至是小口径的榴弹炮。
地方部队因为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简直快要给这些肆无忌惮在他们头上拉屎撒尿的飞机给欺负哭了。
大桥被攻占的第一天,各地的驻军都在第一时间反扑,但白天的攻势均没有奏效,徒增了大量的伤亡。等他们好不容易挨到晚上,头顶上的飞机不见了,又试着在夜间发动奇袭,结果竟然遭遇了伞兵的反偷袭。
原来白天在上空盘旋的运输机不光为地面提供支援火力,还捎带手搞了一波高空侦查,把敌军的部署情况也窥探了个一清二楚。伞兵们知道敌军晚上肯定回来袭击,所以一早就做好了主动出击的准备,先下手为强!
面对世界最强轻步兵的渗透,大部分地方军都吃了大亏,不是炮兵阵地被一窝端,就是指挥部全灭。
这些情况被一一反馈给大后方的总部,斐拉维虽然有心调一部分重装部队过去,但南方正面战场,德拉贡的主力部队攻势十分凶猛,光是想要挡住他们就已经牵制了几乎全部精锐力量。再加上东军的轰炸机在不断破坏各地的信号中继站,导致西军的整个通讯网络陷入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