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岛礁部队和参与行动的海空军一样,都要承受着直面死亡的风险,所以进驻各站点的工作人员都尽量维持在最低限度,一般不超过三十人。
行动的总指挥部位于南大洋第四大的椰子岛上,也是整套信息链的数据处理中心所在地。德拉贡于二十八日带人正式进驻此地,一起过来的,还有处于军方严密保护下的虫族一行。
用德拉贡的话来说,他们是本次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重要程度超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指挥部位于椰子岛中心的无名山内,工程部队用了足足八个月的时间,在坚固的花岗岩山体内部挖出一个功能完善的指挥部。理论上来说,椰子岛并不处于撞击区域的中心,而基地拥所有的防御力,足以抵挡任意级别的海啸冲击。只要彗星别把大陆板块都给砸崩了,椰子岛的主基地完全有能力存活下来。
基地的总控室内,一套特殊的装置已经建造完成,圆形的场地内,地面由黄铜浇筑,有一圈十二个竖起的无米高、三米宽的巨大金属板。金属板前后两面纂刻有复杂的符文,正中央则是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圆孔。
而在这套设备的外围,还有一大排设与通讯天线相连的信息转换器,能够将主基地从众多站点那里接收到的观测数据转换成信号,在传输给装置,然后由接入设备的虫族负责演算。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大概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而且还是非常朋克的半机械半生物结构。具体的使用方法就是由虫族钻进金属板的孔洞中,然后伸出触手,一部分连接金属板,获取转换器输入的信息,一部分则伸向两侧,与邻近的同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意念高度统一、运算能力大幅提升的“思考体”。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钻过金属板的样子实在不是很雅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壁尻”这个词儿,进而使得整个画面都不堪入目起来。
有鉴于塔拉奇虫族那脆弱的体质,整套运算系统被建在一座最高规格的消毒室内。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反复的消毒杀菌,以确保所有虫族成员在脱离防护罩接入装置时,尽量避免与危险接触。
虫族这边也是做好了相应的觉悟,克林·度甚至主动告诉德拉贡,他们这十二名同胞只是第一批志愿者,先过来对装置进行测试。如果他们在期间遭遇了什么不测,留守的同胞会马上唤醒第二批。
第一次测试很成功,按照最初的设计理论,各站点会利用天网望远镜指引地面雷达向彗星发出高强度的定向雷达波,从彗星尚未进入大气层之前开始检测,然后将观测到的数据传输给主基地。
接入装置的虫族们进行了三次模拟运算,平均用时只需0.03秒,然后瞬间就能将讯息发出去,理论上可以为机群争取到将近六分三十秒左右的准备时间,指引他们前往相应区域展开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