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眼神也变得迷离:“过去之事,还提它作甚。”
“是啊!都过去了,那计本是极好,可惜无从施展,而今天下大乱,还需早做准备才是.......我欲取荆州!”
袁术这般说法,便是默认了,孙坚也是暗暗点头,看着眼前两人,林凡不由的陷入思考之中,历史上的袁术与孙坚关系就极好,现在似乎更进一步。
心思不由的沉浸下来。
袁术性格之中有不好之处,但也有闪光点,对待手下极其用心,便是其中一条,也是最吸引人的一条,吸引了林凡,也吸引了孙坚。
历史上孙坚是作为袁术的部将出道的,两人关系极好,虽然是史书上没有提及,但袁术应该是把自己的前线所有部队,都调给孙坚用,由此可见袁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当然,任何事都是优点与缺点共存,袁术后来也是极其信任雷薄、陈兰等人,让他们统领大兵把守灊山,最后袁术走投无路,要去投奔,却遭到了雷薄等人的拒绝,可谓凄惨不已。
在孙坚遭遇梁东之战败后,袁术也是全程支持孙坚,为孙坚提供粮草军械,这才使得孙坚收拢残部,重整士气,反败为胜,进占太谷阳人,大败胡轸将来犯之敌。
至于《三国演义》中有一桥段说的袁术断粮草之事,此事也是六分真四分假。
孙坚阳人之地一战成名之后,这还是各路诸侯,讨董之军第一次战败西凉军,大大鼓舞了士气。
不过袁术军中也有小人忌妒,其对袁术建言道:“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袁术也开始迟疑起来,于是他便不在运粮草给孙坚。孙坚军中缺粮,感到焦虑万分,那时阳人距离袁术所在鲁阳有一百多里,孙坚日夜兼行快马加鞭的赶回了鲁阳见到了袁术,他用刀划着地分析形势,对袁术说:“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
袁术心中怀愧,不能自安。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
袁术对孙坚顿时感到很内疚,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当即调发军粮,孙坚也很快返回驻地。
这等知错能改的态度不也是一种优点吗?
之后袁术便自领了扬州牧,又兼称徐州伯,还表奏孙坚为豫州牧,一派欢乐气氛,两人就在营中,你一句袁扬州,我一句孙豫州,这般没羞没躁地叫了起来。
林凡看着现阶段比历史上更加亲密的两人,也不知是好是坏。
也无法多想,只能由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