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是下意识的反应罢了,有病吗来攻,张羡自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这路打着孙家旗号的扬州军,杀向极度空虚的长沙郡来。
前方几个县都战没了,消息早就传来,张羡也在思考着自己的身后之路,何去何从。
突然醒悟过来,向身旁一个将校问道:“可曾探听到孙策动向?”
那个将校答道:“孙策正在率军赶来临湘,恐怕明日....或者不到明日就能赶到。”
情形越来越差,好似都没有给自己留思考的时间了。张羡不由心中一沉,暗暗想到:“自己到底该不该与扬州军为敌?自己素来与刘表不和,再与扬州军为敌,岂不是无立锥之地。”
想到这,张羡也是一阵烦躁,刘表也没什么值得自己效忠的,难道自己非要死在这长沙郡中才算完吗?
只为了那可怜的忠义之名......
正想着,外边有仆人来报,说桓阶求见。
桓阶乃是有贤名之人,闻名于乡里,张羡不敢大意,急忙令人请桓阶进府一叙。
也可介绍桓阶一番,他本就是长沙临湘人士。先为郡中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两人可谓有一段香火之情,后来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也算不错。
后来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为人忠义,想着报恩,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求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丧,这才索回孙坚尸体。
后来天下大乱,恒阶无处可去,就返回了临湘老家,一方面避乱,一方面精修学问,这也是张羡不敢怠慢的原因了。
说起张羡与恒阶两人,还有一段故事。
建安五年,曹操与表绍正在官渡相持不下,刘表带领荆州的人马全力接应袁绍。桓阶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太守张羡归降曹操,张羡本就与刘表不合,听了恒阶的话,也决定就这么干了,并且张羡在荆南四郡中都做过太守,留有威严在,直接率荆南四郡归曹,把长沙和周围三郡的人马都动员起来对抗刘表,又派出使者前去谒见曹操,算是彻底与刘表闹翻,成为刘表后方的制约。
至于曹操?曹操当时忙着官渡,还真没心思管张羡,虽然心里高兴,但也没办法出兵接管荆南四郡,两人就此错过了。
张羡与刘表杀伐了一段时间,曹军一直未能南下,而刘表却加紧攻击张羡,张羡最终病死,荆南归于刘表手中,再辗转归于刘备手中。
张羡没得善终,恒阶却有。再之后的时间段,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张羡投曹,起命恒阶当丞相主薄、赵郡太守。
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曹操封公建国时期,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曹丕继位后,桓阶任尚书令、侍中,封高乡亭侯,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
两人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刘表属下,甚至刘表征召恒阶做从事祭酒,还打算把他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恒阶。桓阶也推说自己已有了老婆,拒不接受。
荆南将乱,张羡左右不定,心中没个注意,听了恒阶到来,既有前文说的尊敬之意,也有举棋不定,想要询问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