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吕布所写,可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从未写过这信。
臧霸继续说道:“我本来也不信,可又不得不心惊胆战,彭城在徐州之中,而琅琊却在徐州之北,若彭城一失,琅琊也不能守,故而心中不安,而后又有将军府中主簿书信,又令发兵来救,这才使得霸发兵来彭城。”
“可今日见了将军模样,才知道中了奸计,悔之晚矣....”臧霸悔恨之色凸显,将手中第二封书信递给吕布,信中也没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让臧霸起兵来彭城。
吕布本就猜疑,若是曹操设计,假冒书信,也有不妥,为防此事,吕布书信中,尤其是这等军令之中,每每都有暗语存在,就说他称呼臧霸为阿奴,曹操就未必能知。
等第二封书信地上来,吕布一看就明了了,咬牙切齿道:“陈元龙,吾必杀汝!”
没错,两份书信都是陈登所出,陈登在吕布击退刘备,收服徐州之后,立刻就表达了投效之意,吕布也半推半就地任命陈登为府中主簿,掌管文书要职,这等隐秘的称呼与暗语等等,陈登定然知之甚详。
而突然,吕布就想起陈登先前主动请命去守东海,已不在此处,昔日不明所因,而现在一通百通。
陈登,应该是已经降了曹操了!
本就是外忧内困之局,又有陈登背叛,胜利的天平已经朝着曹操倾斜了。
再回头一想,吕布责令臧霸与高顺稳定各地军心,毋需营救,可依然有不少地方兵马,仅凭着一两千人之数就敢来救,其中必然少不了陈登的撺掇。
今日臧霸尽起琅琊之兵来彭城,也是受了陈登撺掇,却不想阴差阳错,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出来,竟寻了个机会将吕布从曹操埋伏中救出。
这才有了曹操脸色铁青却说不出话来的一幕。
想到这,吕布急令臧霸整顿兵马回琅琊之中,却立即被陈宫劝谏住了,“琅琊已不可守,先不说彭城不好出,就算彭城能出,也未必能赶在曹军前面回防,再让臧将军回琅琊已不可能。”
看来琅琊已失,陈登降了曹操,那么就是说东海也失了,现在连失两地,形势再变。
吕布愤恨无比,再次咬牙切齿道:“陈元龙,你休要落在某家手中,不然教你千刀万剐,不能除我心头之恨。”
可是在厅中干嚎没有一点作用,臧霸一脸悔恨,跪地道:“霸不听军令,请将军责罚!”
这事能怪臧霸吗?琅琊的地理位置太靠北、太靠外了,如若彭城一失,琅琊顿成孤城,只待曹操收取而已,由不得他臧霸不怕。
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与短处,陈宫能用滔天大计,却无识人之明,未曾事先提醒吕布,才有此败。
从另一方面来讲,张昭不通军务,败于陈宫之手,却识大势,跳脱出去,转头经略河北,比陈宫的困守徐州看似更妙,先天上就要厉害一丝丝。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短处,有的人通军务,有的人通政务,有的人能治理地方,有的人能规划天下,有的人倨傲直谏,有的人善于藏拙,不可从一而论。
那句老话说的好:文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