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曹操再无后顾之忧,启用全力去应付此次袁绍的进兵。曹操的一番举动,声势也大,自然逃不过天下诸侯的眼睛。
建安五年冬夜,冀州邺城。
曹操清缴活动的一切内容,在衣带诏事件刚刚完毕不久,就有消息传到了袁绍的桌上,且清晰极了,各种细节历历在目。
邺城大将军府中,袁绍将手中的密报递给众人传阅,笑道:“阿瞒看来真是急了,做事越来越没章法了,哈哈!”
袁绍直呼曹操小名,在平时有多种解释,或为戏称,或为振威等,但在此处,搭配着袁绍的轻笑声来读,似乎有些轻浮之意。
审配出列道:“主公,曹孟德此举,正好给了我等兴师讨伐的名义,我军顿成正义之师,进京勤王,据大义而讨不臣,四海之内必定翘首以待,大事可期!”
郭图紧接着出面道:“非也,就算没有曹孟德此举,我军也是据大义而兴兵,正南兄,我说的可对?”
郭图此言,纯属于拍马屁,也是为了膈应审配才发声的,偏偏袁绍就爱听他这一套。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四子袁买。
袁买年幼,不在争权夺势之列,不论也可。
而剩下的三人,长子袁谭最占据名义,其嫡长子的身份就拉拢了一帮人;然后,袁熙碌碌无为,并没有和长子袁谭争夺的资本;最后,三子袁尚却不同,本来没有机会的他,却和袁绍最像,袁绍本就是庶子出身,每每看到袁尚就想到自己,对这个三儿子最为宠爱。
于是乎,就成了袁谭与袁尚争大统之局。
袁绍手下谋士也迅速分了阵营,亲近袁谭的有辛评、辛毗、郭图等人;而亲近袁尚的有审配、逢纪等人;更聪明一点的沮授和许攸现在还没明确表达阵营,还在观望。
所以,刚才郭图出言炝审配,并不是他与审配有仇,也不是意气之争,纯粹就是党派之争,他已经养成了习惯,见不得袁尚一脉得势。
立马就有逢纪出面为审配壮威,道:“主公,郭公则此言纯粹一派胡言,曹孟德此行失大义于天下,损失极大,岂能与之前一般?”
郭图大笑道:“元图兄真是见识浅薄,曹贼犯上欺君,大逆不道,此为常理,往日也是如此,主公素来占据大义,并非仅此一事。”
这等扯皮是扯不出结果的,袁绍出言制止了两人说话,各打五十大板,捻须长笑道:“你几人说的都有理,毋需再争,且就说眼前之事。”
沮授还是明白人,在一旁略带担心的道:“曹贼肃清后患,便是为了应付我河北之兵,如今刘备在前线却一直未出,猜忌之事悬而未决,痛失良机,主公,可不能在拖了,兵贵神速,曹贼之兵多经战乱,正在修整,我军应立即出兵,席卷兖、豫二州,迟则生变,倘若让他曹孟德修整好了,再行刀兵,只怕大战再起,胜负未知!”
“荒唐,就算他曹操修整好了,也不是我河北之敌,怕他作甚!”许攸出列向袁绍跪拜道:“至于刘备,这一点主公也无需担心,并非刘备欲得大将军之位,而是曹操赦封的,此乃曹操之计,就是要离间我河北上下之心。属下不才,愿去为主公试探刘备,属下保证,此行定能解除主公的后顾之忧,能让刘备心甘情愿为主公所用。”
说起刘备,还得从很久前说起,刘备从曹操处转投袁绍,爱面子的袁绍当即大喜,这便是自己胜过曹操的最好证明,也因此,曹操封刘备为骠骑将军,新来的刘备立刻就成了袁绍帐下的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