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置官学,不为权贵,只为天下苍生,至此以后,贫富皆可入学,老幼无歧,入书院者,文风自由,可为政,可从军,可研术,可治学。书院盛行讲会,不同学派或不同观点皆可进行讲会,开展争辩。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
林凡渺渺数语,大致已经规划好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说,那就是“开科”,亦是层层选拔。
乡试,县试,郡试,州试,国试,层层选拔,官府会在每个乡里县城设下考试科目,择其优者能入下一层选拔,最终国试合格者,会依照才学给于不同的官职。
与之而来的还有造纸术的兴起,纸张被层层改良,不贵而且好用,林凡在官学之中多置先圣学术,可供抄录,如此一来,书籍再也不能成为限制上品与寒门的武器了。
对于这,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不会同意的,各地皆有反抗,两汉时期,书籍便是知识,死死地被这群世家攒在手中,且做官的权利也被他们攒在手中,这就是垄断,而现在,自己的利益被触犯,自然不满。
其中自然伴随着腥风血雨,但总体来说还是顺利的。江东士族林凡事先铺垫过,又有顾雍,陆逊,张纮等人早先打好招呼,没几个敢上来送人头的;
至于荆州,虽然有蒯家率先站出来点头,但还是有不少家族反对,最终被屠戮个干净;
益州,世家也没剩几个了;
雍凉,更穷。
总而言之,一切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张纮苦笑连连,道:“主公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创天下文风之盛,值此以后,民风尚文,民智盛开,虽三皇、五帝,不足比隆也。”
林凡轻笑,不知所想,道:“当不起子纲先生缪叹,此事本有先例,桓帝永寿二年,便更定课试之法,每两年设试一次,不限录取名额,以通经多寡授以不同官职。此为‘以试取士’之先河,注定打破了世卿世禄、任人唯亲的恶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还要更先一步才对。”
不得不说,东汉末的两位君主,恒灵虽无道,但对于学术文风的培养还是很到位的,恒帝‘以试取士’,灵帝设‘鸿都门学’,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古代教育史上也属罕见。
张纮却摇摇头,“恒帝此举虽有利于民,但终究执拗不过外戚与权贵之言,不过草创两三年还消失的无影无踪,比主公差之远矣!”
“子纲先生认为是好是坏?”
“属下说不来,此举有如武帝独尊儒术,却又如秦始皇开设酷法。”张纮皱眉,沉吟片刻,“只是请主公小心,世家大族者,若利益受损,必定有所报复,切记,切记。”
林凡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一点,无论如何,一种新事先的出现,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不然哥白尼也不会被烧死。
随即又摇了摇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