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
曹操皱眉道:“司马懿?”
荀攸淡淡道:“不错,正是司马懿。”
曹操沉思半响,两眼中闪着难测的光芒,半响才缓缓道:“恐怕不行!”
说起来,司马懿经过上次的济阴之败后,被曹操任命我冀州典农校尉,在冀州之内管理民事,实际上是半搁置的状态。
荀攸等人再三给曹操解释了济阴之败并不能怪司马懿,司马懿之用计,一应无差,要怪只能怪林凡援兵来的太快了。
其实,荀攸、毛玠等人不知道,曹操也并非怪罪司马懿战败之罪,而是怪罪司马懿的“雄才壮志”!
随着逐步接近司马懿,曹操能清楚地感受到司马懿的雄心壮志,这个人,眼中没有尊卑之分,绝对冷血,绝对理智,根本没有所谓为上位者誓死的决心。
甚至,司马懿理智到让曹操害怕。
自己势大的时候还好说,还能压制司马懿,司马懿想要什么自己给他的就是了。只是现在势弱,司马懿想要的一些东西,恐怕自己给不了了......
曹操深深地害怕司马懿有什么不臣之举,所以心中早早给他安了一个“脑后生反骨,日后必反”的罪名,他甚至怕司马懿临阵叛变,那这仗就更加不用打了。
别人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只有从君主的角度才能看出司马懿的些许不同。只是这道理曹操也无法和众人明说,一说出来便有猜忌之嫌。
荀攸有些不明,“为何不行?司马懿虽年少却多有谋略,深谙兵法之道,或许能出奇兵据守青冀一线也不一定啊!”
曹操适时地隐藏下自己的想法,断然摇头道:“司马懿有才能不假,不过他毕竟年轻,用兵不够稳妥,我军此刻已经没有失败的余地了,还是稳妥更佳。”
荀攸轻叹一声,也不再说话了,摇了摇头回去队列。
对于黄河以北战线的领导人,曹操也有他自己的看法,眼下能用计又能统军的就只有程昱一人,曹操转头看向程昱,深切道:“孤意已决,就地依存泰山布置防线,而黄河北岸防线,就有劳仲德你去走一趟了。”
程昱感受曹操之心,当下深受鼓舞,出列抱拳道:“末将领命。”
接着,曹操下达了一系列任命,任程昱为镇北将军兼青、冀镇军都督,统领黄河以北战事。
建安十八年四月,即为公元213年四月,程昱率领三万兵马回师青州,布置防线,也是因为时间还早,陈军水军并不能完全收整黄河沿岸,才让程昱找到机会,而后再次穷兵黩武,在治下强征青壮入伍,百姓皆有怨言,不久后被军令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