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说到底也是枭雄,却伪装成仁德之辈,那么要不要将江山让给献帝?给了之后他刘备玩什么?不给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名声不就毁了吗?
给自然是不能给的,刘备连献帝一面都不想见到,甚至刘备觉得献帝与曹操一同死在邺城才是最好的结果。这样自己不但能保住江山,还能保住偌大的名望。
甚至在有心的操纵下,举国哀悼,刘备有办法将自己治下全部变身哀兵,战斗力不减反增。
不得不说,这一次,是曹操拖了刘备后退,让刘备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烫手山芋毫不留情地就被曹操塞了过来,让刘备措手不及。
林凡轻笑的同时,也下令暂缓对冀州的攻势,给刘备接走献帝创造一丝机会,就看献帝到了刘备治下会不会乖乖听话,会不会搞出点什么岔子了?
笑了整整一天,及至傍晚时分,林凡却又对曹操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一步的解读。
曹操的为人,三十岁之前绝对是忠于汉室的,为人的目标与志向便是北逐匈奴,兴复汉室,可等到发现天下大乱,汉室已经不可扶了之后,才开始了他自己的伟大事业。
而现在临死之际,曹操却放开了对献帝的约束,还给献帝留了些许兵马,他的用意究竟是什么?是对于汉室的忏悔,还是对于献帝不明世事,执意闹事的一种无声痛斥。
任何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献帝虽被曹操控制了多年,但从另一层角度来看,也是保护了他多年,使得汉室终究在乱世之中残存下来。
徐子将评价曹操“乱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说的入骨三分,曹操对于汉室的心里状态,或许就连他自己都说不清。
那么有没有可能曹操在老了之后,在临死之际,回想自己的一生,他有没有一丝丝的后悔,他有没有对于自己未竞志向的悲怆?
没有人知道答案,就算林凡有机会去问,曹操也不可能说给林凡听的,甚至就连曹操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后者的理解,无疑要比前者高上一个境界,曹操此举并非对刘备的不满,而是对自己的悲怆。
曹操已经老了,从心态上又老了一层,已经再迎接败亡的来临了。
金丝雀被关在牢笼中也有段日子了,也是时候让他远飞了,或许能创造另外一种可能也说不定.........
思来不觉让人感慨,英雄迟暮,美人白头,本来就是一件悲痛的事情,更别提曹操这等能与秦皇汉武比肩的一代雄主了。
可惜,可叹!
坐在锦绣的帷帐内,本是温暖的场景,林凡长出一口气,却能弥漫出一道白雾,思维迟缓了很多,半响过后才回过神来,盯着外面人影攒动,轻叹一句:“好乱的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