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船主在岸际城市内听闻军营大火的消息,急急忙忙行动,东面被城卫军把握无法出城,因此只能绕往港口出海查看。
一路上,船主的心情相当纷乱,虽然他事先准备好了在海边的退路,然而这条退路却没想像中的有效,因为船主没有猜到凑会这么干脆地把整个军营给烧了,甚至把所有的军用物资给烧了,不仅不留后路给海盗,也不留后路给自己。
事实上,凑做出完全将城市东边的军营出让给了海盗们防守看来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时,船主便多少猜到凑会逼迫海盗直接面对森林住民,只不过他猜想的是凑会将城门封锁,届时海盗们无法进入城内只能与海盗交手,为此他将船停在军营沿岸,让海盗得以撤退,另外又在城内准备自己的人马,准备随时里应外合夺下城门。
然而这场军营大火却放得太狠了,既达到了封锁城外海盗退路的目的,也使得城内守军不必分散力量,能够应付潜藏在城内的海盗。
当然,这招数的风险相当大,要是这时候森林住民果断撤退,那这把火等于白白烧掉了整个军营的后勤,凑马上就会面对前所未有的窘境,想到这点,船主不得不佩服凑,完全抓到了自己与森林住民之间彼此利用的罅隙,明白自己与森林住民终非一伙,也明白那群森林的猴子抓到这机会绝对不会撤退,现在船主只希望自己的部下别太蠢,那么这场战斗还有一拚之力。
可是事与愿违,海盗本身也是不擅长
防守战的群体,正确来说是不擅长地面上的防守战,他们的战术多是水战战术,将敌人拉到自己熟悉与擅长的地形,而在陆地上则多为攻击方,少有防守的机会,与森林住民可以说是陆地与海洋的两个极端,而其结果就是,海盗们虽然个人战力坚强,但是不注重阵形,很快就被迎面而来的森林住民冲散。
实际上森林住民也不太懂阵形,但是他们有种从无数战斗中磨练出的直觉,明白往敌人的哪个方向冲会比较好,这种直觉对习惯在高处把握战况的南方人不太有用,对根本追不上的北方人也没甚么意思,可对上海盗效果却是相当突出。
前线被冲散,海盗们开始愤怒地反击,但是他们的反击却未起到效果,原因在于防守带来的压力远远大过进攻,更别提第一次打防守战就碰到森林住民倾巢而出如此大型的会战,再勇猛的海盗也手足无措,而更糟糕的是:海盗们有路可逃。
船主刻意留下的逃命路径反而给了海盗们不全力与森林住民交战的理由,使得原本尚有五五胜算的海盗们瞬间只剩五分力,七分应敌三分逃命,情况比背水一战的情况要来得糟糕多了。
更滑稽的是,在这其中甚至有些海盗试图表明身分与森林住民达成和平共识,而这结果当然是被对方一斧子砍死,毕竟森林住民这一次本来就打算连海盗一起逼出森林,所以根本不在乎对方是谁,不是自己人就用武器打招呼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