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若试图探索新的领域,困难必将接踵而至,荣乡克服了进入水底的困难问题,接着又摆脱了散热效果不彰的麻烦,然而紧接而来,他所遇到的却是光线问题。
在水面下,光线的穿透力不比水面上,加上泉水本身的水质就不是太清澈,换言之若不加强光线的力道,恐怕有没有火光都与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两样。
然而火光本身的穿透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火源有多亮,荣乡在船舱内点燃的火焰是用油点燃的,其亮度并不足,实际上让荣乡印象最深的光芒正是当初乌尔制裁狼群的雷光,然而雷光是上天的火焰,凡人难以触及,若退一步来说,刚刚出炉的金属或是玻璃陶土等等,在尚未冷却的情况下,也释放出了夺目的光线。
但是不管雷电也好,烧红的金属也好,哪一种大概都无法送到船舱底部作为照明工具。
荣乡感到相当泄气,因为这次不同于散热问题,他连一丝解决问题的灵感也没有,只好在思考期间开始整理制作玻璃的材料。
“真不简单啊,制作玻璃竟然需要这么多的土石。”
见到荣乡在烧窑旁,久活走近瞧了瞧,发现荣乡所整理的是多种色彩斑斓,而且种类多元的美丽砂土、黏土乃至粉末。
“不同的物质彼此混和有不同的效果,有些可以将玻璃染色,有些则能够降低溶解的温度。”
“还需要降低溶解的温度?我这口窑可是连铁都能化水啊!”
“最早在尝试制作玻璃时,我曾经出海到海外的火山附近去采集天然玻璃,当时一般的熔炉跟本没有办法发挥作用,只有地火才能将我手上的材料熔化,并在快速冷却后变为玻璃,后来因为一些意外,发现有些加入某些东西能让材料更容易熔化,这才让我回到一般的烧窑,现在回想起来会发现,至今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仿造那地火的温度。”
荣乡有些感叹地说着,久活则不置可否地捡起散落在一旁的玻璃碎片,转头向荣乡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