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海上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天,远处天空的颜色已经变得令人陌生,只见附近的船只越来越多,四处传来的各种声响都说明着即将到达港口,而放眼望去,在海的尽头逐渐放大的黑点正是一岬湾,那里就是岸际城市的入口。
“就要到了,下船之后直接到酿酒厂吧,现在虽然停工了但还是可以住人。”
“当然,不过我得先送信给商队,通知他们我已经平安到达。”
看来滑稽的男子说着,游鸢点点头,同时船上也响起了即将靠岸的铃声,游鸢随着众人一起走下船,他见到不远处有着渔港,看来此处一样是商渔分流,而特别的是在另一边有着单纯用来卸货的港口,这似乎是此处的一种尝试。
下船后,游鸢先到了附近的商馆,找到认识的商队帮忙送信,这些商队在这附近与南方均有据点所以会固定来往两地,且随着这种送信工作越来频繁,似乎也有商业化的倾向,不过对于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他们倒是不那么在意运费。
游鸢完成了
前置作业后,便赶往另外两名同行者所说的驿站,驿站的位置在较内陆的地方,其原因很简单,可以搭配此处的建筑风格看出。
港口到此处的城主住处是最早开拓的区域,大致是凑的手笔,所以也是典型的乌尔联邦式建筑,而随着招募人口增加,遭逢战乱的西北各村成员于此开垦,建筑也逐渐走向西北各村的风格,但这两者并没有很强的差异性,基本上两者都是古典的南方风格,只是因为地域不同,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但是经过第三阶段,也就是森林住民被击溃后外围的卫城以及居住区就不再那样整齐而统一,森林住民的极简风格、海盗的奢华风格、以及北方人那来者不拒大方性格全部出现,成了南方难以想像的景观,彼此冲突的色彩更成了视觉上的震撼。
而想当然,游鸢的目标,驿站也好,酿酒厂也好都是属于第三阶段后的产物,自然会在较远的地方,这不算是难猜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