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境内,琅琊山。
这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古迹,著名文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便是在这琅琊半山腰中的醉翁亭内而作的。
随着多年的开发,琅琊山上各种建筑多了起来,有些是古迹,有些是新修的仿古建筑,而这里也成了皖东地区颇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每日里游客不断。
琅琊山上有一座琅琊寺,平日里香火不算旺,不过来琅琊山旅游的游客中,但凡有些善男信女,都会来这里烧上几支香,拜拜这里的佛像。
寺内僧人不多,加上主持也不过六、七人,现在的人立志修佛的少了,自愿出家的就更少,所以寺院平日很安静。
在琅琊寺的后院,有一间独立的禅房,条件颇为简陋。这里住着的是一个才来不久的出家人。他进寺时头发散乱,浑身肮脏,左手残疾,找到主持立誓要出家修行。主持见他心坚,便好心成全了他,让他剃度入寺,平常做些杂事。
琅邪寺内均是吃斋念佛的和尚,并没有习武的,所以没人看出这个寡言少语的新来和尚,周身散发的紫色光芒。不过主持为他剃度那天,倒是觉得此人阴气过重,不过当他说自己是因为长期露宿街头、身体很差,所以才阳虚阴重时,主持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宽慰了几句便让他拜入门下。
这邋遢和尚倒也勤快,每天看不到他什么时间做事,但吩咐他做的总是能完成得很好,而且不多言不多语,很少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所以没过多久,寺内和尚们就淡忘了他的存在。
夜间的琅琊山,月朗星稀,能见非常好。溪间不时传来阵阵蛙鸣,愈加显得山间的寂静和清冷。一道黑影从琅琊寺后院拔地而起,飞快地向琅琊山深处的山涧之间掠去。一轮月光照在此人的头上,反射出一道亮光。
琅琊山北面不远,便是大丰山。山势陡峭,崎岖难行,山间树木茂盛、遮天蔽日,黑影直掠进大丰山侧树木最茂密之处,悄无声息地落了下去,走到了一处被遮挡得很难发现的山洞洞口。
冷冽的月光照在这人的脸上,现出他阴森的脸,这脸上毫无表情,就仿佛是贴了一张人皮面具。而此人的双眼确实精光灼灼,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这里没有其他人来过,这才躬身走进了山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乌虚。
山洞里光线虽然黑暗,但对乌虚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的修为早已可以夜间视物如常。山洞里的一切他都非常熟悉,所以他丝毫没有停留,走到最顶端的石台上,伸手将上面覆着的枯草拨开,对着一处石块按了下去。只听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乌虚身后一块山石翻动起来,露出石壁上一个小小的洞口。
乌虚探手伸进小洞,将放在里面的黑玉骷髅取了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到左手的残臂上。只见一团淡淡的黑气弥漫出来,骷髅发出一圈邪恶的光,便与乌虚的断臂融合在了一起。
最近游人多,晚上都有住在周围的游客漫步赏月,所以乌虚已经三天没有来练功了。虽然他的大仇已经报了,可乌虚也已不可能羽化飞升、进入仙途,他的罪孽令他深陷在这阴兵之阵中,无法自拔。
更让他头疼的是,昆仑不知怎么得知了他在琅琊一带出没的消息,竟连续派了三、四拨高手来寻他。琅悟道人是他的师傅,乌虚自然知道他寻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是为了清理门户,二便是为了他正戴在左手之上的这块墨玉。
想到这,他抬手看了看那骷髅,那层隐隐的黑气缭绕在它的周围,更增添了邪恶的成分。虽然琅悟想做的是两件事,可对他来说,如果这墨玉骷髅被拿走,那他也就等于进入了绝境,不用琅悟派人动手,很快便会有人来找他的麻烦。
想到这,他脑海中浮现出了吴辰非的形象。自己杀了那妖孽白鹤,这个愣头小子一定不肯善罢甘休,如果自己不尽快练成千魂**,又怎能防备他随时可能的报复?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昆仑的人找到!无论如何不能失去这墨玉!
为了避祸,乌虚出了最下策,可也是最高明的计策。大丰山上有顺真道院,昆仑的人找来,必定会去那里探访,而且还会在整个琅琊山周围搜寻。无论他投身道观,还是在野外修行,他们都会找到他。而乌虚却偏偏幻化成落魄之人,骗入佛门。
昆仑的人再厉害,也绝对不会想到,他会去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