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又有人特意赶回了邺城,把田丰和沮授两个人的家小,一共二百余口都带到了黄河渡口。
最后,由淳于琼带人,把所有的物资,还有田丰和沮授,以及他们二人的家小,都送到了官渡。
淳于琼是打心底里面惧怕辰凌,他本来是不想过来的,万一让辰凌给他弄死了,淳于琼去哪里喊冤,但是,还是那句话,主公袁绍的命令,淳于琼就是死也不敢忤逆。
而结果却让,淳于琼十分的意外,辰凌不但没有杀他,更没有为难他,还给他摆了一桌酒席,最后,就放他回去到北岸去了。
袁谭自然辰凌得放回去,名声很重要,聪明的人,都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要以为,名声他看不见摸不着,你就可以不管他。
一旦一个人的名声臭了,他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就更别说,还想在三国力挽狂澜,再造乾坤的辰凌了。
袁绍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袁谭,他的心情是十分的复杂,一方面是见到儿子没事的喜悦,一方面是看见不争气儿子而生气,更重要的是,对辰凌的恨意有如黄河之水一般,无穷无尽。
但是,袁绍他生气,辰凌早就有所预料,辰凌不但预料到了袁绍会生气发怒,还预料到了,袁绍再一次的怒而兴兵,并且,袁绍他再着急也没用,你没有船就是过不了黄河。
为此,袁绍下达了死命令,让淳于琼不管是抢也好,造也罢,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足够四十万大军过河的船只,就算一次不能度过四十万大军,也要在四次之内,把所有的大军,渡过黄河,袁绍好让大军击溃辰凌。
辰凌能力强袁绍他承认,辰凌的兵马精锐,袁绍他也承认,甚至辰凌他占据了天时地利跟人和,袁绍也是清清楚楚的。
所以,袁绍他就要用兵马的数量,来击垮辰凌,辰凌一共只有不到十万人马,而袁绍他有四十万大军,以四敌一,就算一个人砍一刀,辰凌的人马,也不够袁绍他们的砍的。
而在这段时间,辰凌也没有像对付袁谭那样,再渡河偷袭袁军,袁绍的人马过不来,辰凌也不过去,双方好像达成了某种协议,陷入到了短暂的平静之中。
而袁绍的这些天,也是整天以酒消愁,每天都是喝的醉醺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