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关键人物
“咳咳!”江枫干咳了两声,这才准备开始询问正事。
开口了:“嗯嗯!起来吧!”
老道长,连忙站起来来,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虽然江枫还没带他脱离苦海。
“上仙,快快上座!”
江枫被请到了里边的椅子上。
“不用客气,我离开也没多少年啊!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江枫飘在那里遂开口问道。
他却不知,大修罗道,元气雄厚,时光流转的也非常缓慢,一年流逝,这里已经过去了数十年。若不是有恶人在这界布置了时光漩涡,让时间不停循环,再次回来,怕早已斗转星移,物换人非了!
老道长态度完全不同了,舔舔嘴角的血迹,捋捋头绪开始认真的说道:“不知大仙何时云游,此事便让我从头说起吧!”
“要说此事,便需要提到两个关键的人物,一者是此界大唐时代的开拓圣皇,唐太宗李世民!二者是本朝佛教的高僧玄奘大师,两者上仙一定没听说过,就让我给你介绍一番!”
江枫的人魂点了点头,没有打断他。
滔滔不绝,讲了很久他才讲完。
这些事,江枫还真没听说过,可能是当初自己在大唐的时候,地位卑微,苟且偷生尚且不可生,哪里有心思想这些事情?
不过现在听了老道长详细的介绍,感觉这圣皇可是雄才大略,兼具爱人的大贤之辈,比自己可强太多了,油然而生一份崇敬,却更是疑惑:“难道此等伤天害理之事会是他做出的?”
“奈何,世代帝王贵为人皇,却没谁能逃脱得了死亡一劫!而渴求永生,也便往往成了他们晚年的终极追求。”老道人说完后话锋一转,同时扼腕叹息。
江枫神情一怔,感觉即将说到正题。
“不死永生,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是身居高位者,即便是睿智英明如唐皇,原本聪瑞如他,自然知道世间是没有不死秘法的,尤其是俗世。”老道说到此处,感慨无比。
江枫没有说话,认真的听着。
“奈何出现了一人,却改变了唐皇的看法,瞬时大唐起风云,同时天下变色!”
“另一个关键人物?”江枫一怔。
“没错,佛家高僧玄奘大师!”
“玄奘,佛家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t”,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佛教大翻译家。
玄奘曾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一百五十粒、佛像七尊、经论六百五十七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七十五部。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一百个国家及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传言中途收了四个徒弟,本事通天,非常的了得,却鲜为世人所见。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佛国,为世人敬仰。
贞观元年玄奘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二十七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至高昌国。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
行程十万余里。终载誉启程回国,并将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这时,唐太宗得知他回国,立即诏令在洛阳接见他。
玄奘奉诏匆忙上路,当月二十二日启程,二月初一在洛阳宫仪鸾殿受到太宗接见。唐太宗深感欣慰,与玄奘并坐问道:“法师当年西去取经为什么不报道朝廷得知”,玄奘说:“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朝廷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太宗说:“法师出家后与世俗了断,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玄奘他回国之初,唐太宗对他说:“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给予他高度评价,正因为如此,太宗要求他弃缁还俗,“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玄奘言道:“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玄奘之幸甚。”
太宗劝玄奘弃佛还俗的要求与他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宗旨相违背,遭到了玄奘的断然拒绝。唐太宗仍不放弃,常常“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如贞观十九年,唐朝进军辽东,太宗要求玄奘观战,再次提出还俗的要求。二十二年,太宗又一次令他还俗,但玄奘不改初衷,上疏陈明再三,表示“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此乃世人所知,世人所不知,玄奘大师此行,还从佛祖那里带回了“永生不死”的秘法。
唐皇如此礼遇高僧,此乃不为人知的真正欺天隐秘。
听到这里江枫明白了些,对唐皇的好感也顿时下降。
抬眼看了看面前的这个老道,心生疑惑:“他怎么会懂的这么多?”
“而且,世人皆灭,而他独存,看来是有些能耐的!”
不过眼下可不是探求他底细的时候。
没有打断,继续听他说下去。
“他们具体的有何计划,我等不知。记得那是贞观二十一年,唐皇身体每况日下,皇陵修建,却有圣僧玄奘来主持。”
“同时世俗也多了很多的传道者,据说都是高僧玄奘的徒弟,说是西天带回了济世大法“大乘福生佛法!”
“修习此法可祛病除灾,避祸得吉,延年益寿。”
“那个时候,大唐子民生活已经稳定,富足安乐,皆有精力追求养生。”
“别说,这大僧传扬的佛法还真是有效,立杆见影,顿时便有了一大批信徒。”
“两三年下来,天下万民,莫有不知此法,莫有不修行者,可谓盛极一时!”说到此处,老道再次感慨一番:“佛道自古成两脉,俗世争锋几度春秋,奈何玄奘一出,天道盟衰亡。我天道盟祖师爷布下道令,皆都收山闭关。唉,却也没躲过这一劫啊!”
“道长,我想知道的是,俗世百姓究竟如何了?可否明言?”江枫见他如说书一般,唠唠叨叨,还大发感慨,一时间便有些急了。
“咳咳”道长干咳了两声,连忙简明扼要的讲道:“还不是唐皇要玄界,高僧要普及佛法吗?所谓“大乘福生佛法”。修习的百姓,起先还真得到不少福泽,只是祈祷一番,便身轻体健,百病全消,也当真神奇的很。
“也就在此时,唐皇派出工匠,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无数的黑塔和唐皇雕像,同时佛门高声对“大乘佛法”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此法可助人成佛,永生不死!”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顿时便有人为之疯狂痴迷,一时间大唐百业荒废,惶惶然皆步入了修行一途。”
听到此处江枫心情沉重,修行需要元气,按照自己的见识来分析,玄界黑暗地域,元气雄厚,还需要精妙的修行之法,来步步启灵。
可末日世界,元气匮乏,一般的仙途,根本无法窥见门槛,而俗世百姓皆生活困苦,活命尚且不可,哪里有心思来修行?
偶然有成功者,如蓝一和,都是得了莫大的机缘,千般努力才得以成功,成功之后,立马便飞升他界,不再回来,也是因为元气稀薄的缘故。
佛门主修念力,却也得不到上好佛法,门徒虽多,修成者却是稀少,突然生了一个想法:“莫非玄奘大师,真的得到了佛门的秘法,却怎的这么邪恶?”
老道长见江枫的人魂沉默,自己理了理头绪,接着讲道:“什么福生大法,简直就是一个阴谋!还害得我道家各处道观,荒芜人烟,香火断绝,真是可恶之极!”
老道长,显得很是气愤。
“重新诠释,痴迷者率先追随,更有甚者,倾尽家财,不惜家破人亡而跟随高僧左右,然而确有成事者,御空飞行,摘叶化鸟,在人家四处奔行展示,惹得大家更加疯狂。”
听到这里,江枫心里发凉,道长所说的什么御空飞行,和摘叶化鸟,若在黑暗地域或玄界修界,只不过是最为低劣无用的功法,而在元气匮乏的家乡故地,却成了让人疯狂的神通,顿时感觉很是悲哀,所谓贫苦者不知福贵,确实可悲。隐隐感觉坏事讲到。
果然!
“奈何天下子民皆被鼓动,专心修行到废寝忘食时,高僧发下大愿,希望人人膜拜唐皇,如此可得飞升。”
“几乎一夜之间,唐皇雕像出现在了九州的每一个角落。”
“多么偏远的山野,都有村民到外苦苦求取塑像,当真疯狂!”
“然而没过多久便出事了,起先,膜拜堂皇,和佛家“大乘佛法”有相同的功效,也可得到福泽。然而随着唐皇的驾崩,好似福泽回旋,每个膜拜者出现了不好的事情。显示眼窝深陷,皮肤开始干涸,神医济世,说是人体内的精气流失。”
“起先大家还没当回事,因为即便成了这个模样,依然神情气爽,成天飘飘欲仙的,如同仙人,甚至都不用再食用任何食物。”
“有高僧言,这便是修仙境界中的“辟谷。”昏昏然,世人更加为之痴迷疯狂。”
“辟谷?”江枫一愣,修行这么就还真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境界的,在玄界,修行精深者确实可以少摄入外界食物,但也没到了完全不吃东西的地步。
即便如自己目前的实力,每月也得饱餐两三顿,而通过膜拜便不需再吃东西,确实也是闻所未闻。
“奈何,不久后,膜拜者们便出现了嗜血的特性。”
“嗜血?”江枫一愣,看了看老道长,想起他先前喝兔子血的场景,还感有几分别扭。
“没错,是嗜血,这些原本不用再次食物的膜拜者们,突然有一天,开始对旁人撕咬,吸血起来。尤其是那些不曾膜拜,还在劳作吃食的百姓,竟然成了他们率先捕猎吸血的对象!”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下大乱,吸血者四起,而加上会御空飞行,整个人间简直成了炼狱!”说道此处,老道的眼神里出现了深深的惊惧,江枫也很是心惊,心说要确实如此的话,境况怕是比玄界黑暗地域的仙魔大战都要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