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听如烟影说了好一会儿,钟羽才算是明白了一些东西。
原来这李继宣于稚童之龄,便为颜子亚圣带到了山上,打算收他为徒。只是当时他年幼还不懂事,也就是先让他随伺身前,等过几年再谈收徒之事。
在亚圣身旁修习儒家道理,可想而知李继宣的学问进境之快,待他到了十一二岁时,其学问之深,便远超许多经世大儒。这时那颜子亚圣也问了一下他心中想法,想收他为徒。这本是世间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岂知李继宣听说修道是为了探究什么天地道理,而非是修习儒家学问,当即便摇头拒绝了。
颜子亚圣当时便知其心中无修道成圣之心,一心只放在儒家学问上,也不勉强,放他下了山。当时长生界各宗派的人闻知这个消息之后,一时云动,九大宗派尽皆遣使长生贤者邀其入宗,却不出意料之外的全都给拒绝了。
后来他听说浩然府稷下学宫中有一百岁大儒,其儒家学问比之于颜子亚圣和贡子亚圣都要精深的多,遂拜入其门下。
这看似很奇怪,其时各大宗派心里当初都有数,知道这样的人即便天资再高,若无向道之心,也成不了大气候。当时之所以都去邀他入宗,也只是因为都抱着侥天之幸的心思,期望他能忽地转变心意,有了向道之心,入了哪个宗派,那个宗派就必定一家独大到下个圣人出世。
天蜀剑宗开派祖师亚圣之下第一人的名头,定然也是要被摘去的。
其实万年以来,像李继宣这样的人并不少,其中稷下学宫中的大儒,便无一不是天资卓绝之辈,却全都是那样一心钻研儒家学问,只想着继往圣之绝学。
稷下学宫那种一朝顿悟便是长生小贤者的大儒,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在寿数将至之际,眼看着自己的学问还没学透彻,心中不甘心,从而渴求长生。以这些人的资质和学问,心中只要想着长生,那即刻便能强自接引下天地道理磨练神魂躯体,成道长生。
这些人成道长生之后,一小部分会继续钻研儒家学问,其他的则会迷于天地道理之广博,从而将心思全都转移到探究天地道理之上,时间长了,资质也够高绝的话,便成了长生贤者。
只不过这些长生贤者在斗起法来,实在不太济事,像天蜀剑宗弟子中的长生小贤者,一剑当空,便是十个那样的长生贤者也不够他斩杀的。
至于稷下学宫中的另外一种人,比如说这李继宣的老师的儒家学问已经高深到连亚圣都自愧不如的地步,已经没了什么不甘心的,虽已百岁之龄,命不长久,但因为没有渴求长生的念头,哪怕他的天资或许比亚圣还要高绝,再过个几年,大限一至,也必定魂入黄泉,不可能顿悟成长生小贤者。
这种情形在看不透的人眼里,心中可能会生出不值,甚至是鄙弃的念头,但是对于那些心思通透,道心清明的人看来,这并没什么高低之分,只不过是两者所求之物不同罢了。
钟羽以往只知道浩然府有稷下学宫这么一个地方,里面全都是没有一点修为的经世大儒,并不太了解详细的东西,这时听了如烟影说的那些东西,虽然他也没有多少向道之心,但对于李继宣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太理解,但还不至于心生鄙夷之念。
当然了,他想要看透彻,道心境界还差着很多呢。
至于说古菟只是伴在道家亚圣面前,为他读了几年书,并没有被收为徒弟,就要说到亚圣各自的兴趣了。那个道家亚圣就是因为本性喜欢听别人读书给他听,相中了古菟声音好听,也毓秀清灵,便将之带回山上为他读书。
后来也是在古菟懂事之后,问了一下她心中所愿。古菟当然是想要问道长生的了,只可惜她资质有差,做不了亚圣徒弟,便将之带到了玄意宗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