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献上党之地于赵国的选择。他的用意当然清楚:转移秦军锋芒,祸水东移,拉赵国下水,绑到自己的战车之上,不得不与自己韩国携手之下,结合两国之力,来抵御强盛的秦国回城灭国的进攻。
赵王目光短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分寸,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居然是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贪利受地,将上党郡并入自己赵国的版图。
然而赵国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别人在前面拼死拼活的,你居然是在这个时候,来采人家的果子,自然是引起大秦帝民为之产生了极大不满,秦国、赵国之间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
秦国丞相范睢,剪辑有机可趁,民心可用之下,遂建议秦王乘机出兵攻打赵国。秦王便命令秦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
赵王闻报秦军在自己的国家之上,长驱东进,得地的喜悦也是在这样的噩耗之下,早去了一半。不过避而不战也不是办法,岂不是有损与自己国家的威仪?
仓促之下的赵国,只好兴师应战,派遣赵国最为厉害的大将廉颇率领与赵国的赵军主力开往长平,企图重新占据上党。廉颇抵达长平后,即向秦军发起攻击。
遗憾的是,秦强赵弱,赵军数战不利,损失较大。廉颇不愧为一名明智的将帅,他鉴于实际情况,及时改变了战略方针,转取守势,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固守,以逸待劳,疲惫秦军。廉颇的这一招很是奏效,秦军的速决势头被抑制了,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不决,一扛就是数年。
当时,廉颇和白起彼此都奈何不得对方。白起有血脉不凡,身体蕴含了庞大的力量,不过是可惜尚未觉醒,对于廉颇这样的人物,现如今自然是莫可奈何。而廉颇虽道法本领高强,但也顶不住这白起的战力。
不由地势战局一下子僵持了下来!
不过战场之上,不能取得胜利的话,自然是背后抽冷刀子不是?
为此之下,秦国丞相应侯范雎,使用甘词货币,贿赂赵国权臣,使用离间计而让赵王派遣赵括代替廉颇作战。
赵括乃是获得了道家的高人传授与一身的本事,不过是由于自己的资质问题,以及自己的军旅出生,所以赵括不是是以剑入道,空有武力却没有学到丁点法术阵法。
而且赵括也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谏阻却被赵王一意孤行,致使赵括接掌了军队大权。一将不明,累死千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