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接下来的长谈,萧玉龙总算慢慢的弄清了状况,这个世界的奸相严嵩,比他原来世界的严嵩可狠多了!
那个严嵩深知自己的权力来自皇帝的宠信,所以对皇帝毕恭毕敬,很多坏事都是偷偷摸摸在做,而这边这个,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把持朝政,在朝堂之上完全不把当今皇帝放在眼里,经常与皇帝顶撞,遇到处理国家大事与皇帝意见相左,通常都一定要按自己的意见办理。
朝中众臣很多都对这位跋扈的宰相心怀不满,可严嵩的手段狠辣,凡是不与他为伍的,轻则丢官,重则丧命。他似乎很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整个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军队,是由他的亲信在掌控,这其中就包括上海的关金文!
萧玉龙算是明白中国政局的现状了,中国朝廷现在正陷入皇帝与大臣争权的境地,这种权力斗争是一个国家最伤元气的斗争。
目前还是权臣严嵩占在上风,权臣争权与皇帝掌权有很大的不同,如今中国帝国正被扶桑帝国压制,东北三省沦陷,对皇帝来说,这是奇耻大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争回的面子,但,对严嵩来说,却是维持他自己权位的绝好契机。
整个中国如今都处于备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严嵩比往日掌握着更多的军权,中国皇帝想要抵御外敌,首先要依靠的就是严嵩手下的军队,为了保证自己的国家不会变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容忍严嵩一些过激的举止。
但假如真的打败了扶桑,中国的军队大部分就要解甲归田,进行农业生产,那个时候,严嵩的权柄就会被变相削弱,若皇帝想对付严嵩,也相对容易得多。
严嵩老奸巨猾,当然看得清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宁愿维持现状,只要扶桑不吞并整个中国,他严嵩就永远稳稳站在这个一个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如今中国对扶桑的国策,就有点像蒋介石在日寇进攻中国时的政策:“沉着应付,勿使扩大,敌果挑衅,退避为上。”只要扶桑方面不再有实质性的进攻,皇帝想要依靠严嵩的力量收复东北三省,几无可能。
朝中许多有识之士,也看清了这个道理,无奈彼此力量对比太过悬殊,皇帝一派若想翻脸动手,就要冒改朝换代的风险,不得已,中国皇帝赋雷鸣被迫一直隐忍,在暗中培植实力。
严嵩也不是束手待毙的主,朝廷任命官员的大权基本都在他的手中,上海前任市长,实则就是保皇党的成员,严嵩随便给他栽了个罪名,就将他满门抄斩,让自己的亲信关金文暂代了市长的位置。
一线官员的竞争,皇帝绝不是严嵩的对手,于是便将目光放到了二线官员的身上,厉有为便是典型的二线官员,一线官员与二线官员最大的区别,就是一线官员与宰相的接触很多,容易组成利益共同体,而二线官员那些千百年来君臣忠义,为君效命的思想得不到洗脑的机会,很容易就被皇帝拉拢了过去。
一国之尊,竟然沦落到要亲自拉拢中下层官员对自己的效忠,已经是可悲可叹,萧玉龙明知道皇帝是迫于无奈,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其中的种种转折纠结,萧玉龙慢慢都分析出来,看来,要想让中国崛起,驱除侵略者,光复东北三省,就一定要先扳倒严嵩这块绊脚石!
厉有为做事认真负责,从萧玉龙上岸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阐述中国目前状况之时,情绪波动极大,一看便知是个热血男儿,且句句发自肺腑,言辞恳切,没有丝毫作伪的痕迹。
萧玉龙略一盘算,心下便有了计较,抱拳道:“厉将军!我愿意为吾皇效忠!”
厉有为大喜:“吾皇福泽深厚!中国福泽深厚!厉某在此多谢先生了!”说罢长揖到地。
萧玉龙抽出青龙吟,一刀割下面上的一块衣襟,随后割破自己的手指,龙飞凤舞的写下:“萧玉龙对天发誓!效忠中国皇帝!维护国家统一!”写毕,将血书交到厉有为的手上:“这是我的效忠书!厉将军可将此凭证交予吾皇,以证在下之忠心!”
厉有为郑重其事的收好血书:“先生放心!有此为凭!先生但凡有何需要厉某帮忙,尽管开声!”
萧玉龙微微一笑:“眼下,正有一桩事要请厉将军帮忙!”
疯了!这个世界一定是疯了!
长谷川拓海亲耳听到天皇昭和明仁宣布破格擢升他为当朝右相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还是自己的父亲使劲推了自己一把,才恍然大悟,跪倒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