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山本一郎再次下达了命令:“没有接到命令的部队,继续休息!”
有八万黑甲军过去支援,凭借他们的夜战能力,恐怕你是来多少死多少,有什么可担心的。
山本一郎打了个呵欠,想起帐内女体温暖的身体,邪恶的笑了笑,转身进账。
“大将军!大将军!”
刚刚躺下,准备在远处的马鸣声中再度热情的山本一郎不耐烦的喝到:“别慌慌张张的!出了什么事?”
“大将军!后方军报!敌军密密麻麻,不知道来了多少!估计已经超过二十万!粮草仓已经已经被敌人点燃了!”
“什么!”山本一郎突然从**跳了下来,刚才还兴致勃勃的某处突然间耷拉了下去:“黑甲军呢!黑甲军在做什么!”
“敌人是有备而来!黑甲军的马匹突然纷纷摔倒毙命!不知何故!”
“八嘎!”扶桑军赖以为精神支柱的黑甲军,竟然尚未与敌人遭遇就丧失了身为骑兵的战力?究竟来了多少敌人?山本一郎终于慌了手脚:“全军后撤,支援粮仓!”
“是!”
“大人!您这竹签子可真够狠的!”
萧玉龙微微一笑:“这叫什么狠,还有更狠的。”
对于南京周边的地形,没有谁能比南京守军更清楚的了,敌人进攻南京城,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也不去占领南京城边的雨花台高地。
后来萧玉龙才弄清楚,从前的雨花台大战,那是在热兵器时代,拿着长枪迫击炮手榴弹,占领那里才能对底下的敌军造成巨大的伤害。
雨花台是一处极高的绝地,不管你带多少弓箭,等从上面射下来,便全然没了威力,用石头砸倒是不错,可没有运输机械的帮助,又能运多少上去?一旦资源耗尽,决然不会有补给,派多少人上去,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从雨花台攻击南京城,更是鞭长莫及。
扶桑军和南京守军,谁也没把这块高地,当成必取之地。
在这个时代,雨花台本身的战略意义,局限于武器的发展,反倒变成了鸡肋。
但是,有一点,扶桑军没有料到,就是绕过雨花台的背面,能到达扶桑军的后方营地!
这条路南京守军从未用过,原因是,绕过去容易,绕回来难,比如有许多从上往下跳的地方,跳下去容易,再上来就出去袭击敌军的部队,必然是死路一条!
南京守军从军官到士兵都是老油条,谁也不会去动这样的脑筋。
萧玉龙动了。
他向来认为,从没有人想过的事情,或者大家都认为是一条死路的思路,有的时候,只是思维上的盲点,谁能先破除这个盲点,谁就能利用它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了这条暗道,使夜袭的隐密性得到了保障,夜袭的目的,自然是烧毁敌人的粮草,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动用比守粮十万扶桑军更多的兵力,这一次夜袭,萧玉龙没有犹豫,他调动了几乎城内一般的部队,整整二十五万守军!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不是说是一场夜袭,而是一场夜战!
守粮部队,向来是一支军队中最弱的编制(能打仗的不搞运输。)两倍于他的兵力,足以完成夜袭的目的!
剩下的事,就是如何应付敌人的支援!
最有可能第一时间回头支援的,当然是扶桑黑甲军!
萧玉龙在东郊大战中学到一件事,与黑甲军交战,就是无论如何,要先废掉黑甲军的马匹!黑甲军是最凶悍的骑兵,但前提条件,是骑兵得有马,一旦黑甲军从骑兵编制沦为步兵编制,他们的战力起码要下降一半!
二十万人没用几分钟,在后撤的道路上埋下了几十万根竹签,竹签之上,全都涂有一种叫做‘箭毒木’的汁液,这种汁液正是萧玉龙从海盗劫来的货物中发现的,箭毒木生长在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林中,据说,凡被涂抹这种汁液的箭支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无疑,当地人称为“七上八下九不活”。
这种陷阱制作起来简单之极,二十万人,一个人砍两三根竹签,上点毒,往地上一插,用刀身狠劲一拍,就算完事。
早在检查出这批汁液的时候,萧玉龙就知道迟早有一天会有大用,萧玉龙教众根据他的命令将这批汁液从上海运到南京,甚至比萧玉龙从北京到达南京的速度还快。昨天正式藏匿于萧玉龙的大帐之中。正因为有了这批秘密武器,让萧玉龙对深夜中对付扶桑骑兵充满了信心。
漆黑一片的地上,扶桑骑兵决然无法发现这个小小的陷阱。
二十万大军在杀掉五万余扶桑守粮军之后,并未追击,而是严阵以待的退回到这个可怕陷阱之后。
果不其然,八万黑甲骑兵,没有将这两倍于己的中国步兵放在眼里,擎起雪亮的马刀,加速向他们冲锋而来!
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马匹哀鸣着轰然倒下,将他们的主人无情的摔倒在剧毒的竹签之上!又是两万黑甲军彻底无救!中国步兵并没有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只不过一人射出了一支蘸有剧毒的长箭,便再次夺去了万余黑甲骑兵的性命!
不能冲锋,又无法抵挡这种中箭即死的攻击方式,黑甲军除了暂时后撤报告战况等待援军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