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草生,近看皆是无,遥看一片绿。修炼者一步一步行来,不知不觉中,体内之气已是蔚然成风。譬小民手中已微有资财,此际当何?
第一阶当守,而至此时,所须者,惟有经营。经是将手中资财贯通远近,以作流通;营是在流通之途,一来一去一累加。经营区域越广,则吸纳资财越多;吸纳资财越多,则可以经营之区域便越广。如此则渐从薄而微,从微而盛,开一片天地。
此是第二境通经之境。
此际所需记者惟循序渐进。冒进易生危,疾进易生忧。如冒进疾进,纵无危无忧,亦必入偏执之地。世间修炼者,泰半折于此途,而致前行皆废。
…
从第一境而至第二境,犹小贩而变为巨商。手中资财,富可敌国;手中经营,遍涉农、工;手中关系,交错纵横,渐成网络,无远不至。
广度已至极点,则进一步莫非深度。
犹巨商虽资财富可敌国,然终不能敌国,何也?譬高大之木,枝繁叶茂,一片招摇,虽看似极盛,且盛无可盛,然根基终是不深,不能深入核心之地。
是故此际修炼者所须行者只二字:沉潜。
精微之气,已贯全身上下,然后将之沉潜,从外向内,化入身中,与五脏六腑相合。如巨商将手中网络,深入皇室贵族、魔法师界剑士界,终至于彼即是此,此即是彼,二者密不可分。折此则彼伤,毁此则彼亡。
如此,在商则是无敌,而在修炼者,则是无忧。
气血充盈,与身之五脏六腑交通往来,无有丝毫隔阂,互通有无,互相生发,互为扶持,互相清理。如此,则忧从可来?垢从可来?
此是第三境,入腑之境。有言道:天上地下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
五脏六腑为身之内蕴,四肢百骸为体之所充。内蕴既繁且盛,如大海之汪洋恣肆,不可一世,则所充自然受到清整滋润无有积蔽,如日在天,如月当空,所照之下,云翳既去,天上地下,一片澄然。
至于此际,则全身上下内外,一片空明。
这一境,是洗髓之境,是最后一步涤尘之境。
…
身如是木,失水则枯;身如是石,见风即化。
常人之境是木之境。凡人一生,亦如同木之一生,常人之一生,以八为一期。一至八岁为从无至有之年,如木之破土而出;八至十六岁为从有而丰之年,如木之从苗到树;十六至二十四岁为从丰而盛之年,如树之干节渐壮,枝叶渐蕃;盛极则下,二十四岁至三十二岁为从盛而持之年,如树之蕃极再不能更茂;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从持而减之年,如树之不能更茂,则雨打风吹,渐生积弊;四十至四十八岁为从减而衰之年,如树之积弊渐生,则生机渐微,树之外在,至此而壮,而树之内里,已大不堪,渐无新生之力;四十八至五十六岁为从衰而枯之年,如树之既无新生之力,则必定日渐枯萎,绝不可免;五十六岁至六十四岁为从枯而竭之年,如树之日渐枯萎,终至生机绝断,再无多可言。
此间之常人,若长处于不善之境者,则不免先六十四而逝;有能善为调节保养者,或能延几多寿命,然天数在此,大势不可违。时限一至,其人纵然无病,亦必定无疾而终。
是故有言,身如是木,失水则枯。
常人之境,固是木之境,便修炼者,若不能跨入第三境,亦同是木之境。
第三境,是石之境。
石之境,是内固之境,内里生机,往来纵横,源源不断。日晒之无损,月侵之无伤;风吹之无碍,雨打之无妨。然内则固,而外不坚,天长日久,终有所磨。一磨再磨,终成麻烦。是以石之境,亦并非长久之境。
消得百万石,炼成一片金。
第四境,是融石成金之境。木石之质,皆从身去。身之内外,再无丝毫垢杂。内里生机,源源不断;外面网络,无微不至。达至此境,则身中永远无垢,非无垢也,实不论雨打风吹,有丝毫尘垢入身,即被消融。
金之体,是不磨体。
身内无损,身中无垢,生生之机,往来纵横,源源不断地贯注之下,修炼者身中的关窍秘节,将被渐次打开。此是第五境,亦是尘间终极境,洞幽之境。
洞幽之境,与天同体,与地同德,天地在则我在。洞幽之境,是大成就境,是大圆满境,亦是凡间所谓超凡入圣之境。
…
此是五境,言道途阶次。下为十二界,道领域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