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什么?在某些位面,这是一些叫做‘哲学家’的人们热衷于研究的问题。而在修行界,一般来说,虽然没有系统的研究者及成果理论,但几乎每一位修行者都不可避免地要触及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是一个绕不开的修行项目,而且,是很重要很重要几近于核心的项目。
大体来说,人是各种属性的叠加,那么,所谓的人性,自然也是各种方面的叠加。
比如,人首先是生灵,那么人就首先具备身为生灵的性质——‘心’之中,蕴含着‘生’的力量,而‘灵’之中,蕴含着‘生’的本能。在这个属性的影响下,任何不利于甚至是危及于‘生’的情况,都会被具备‘生灵’属性的人本能地排斥,与此同时,相对应的,任何有利于甚至是大惠于‘生’的情况,都会被人本能地欣赏、接受,以至于进一步有意识地——也就是在‘灵’指引下地——追求。
在这有利与不利两种情况的碰撞中,人作为‘生灵’这一属性下的‘人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生灵属性’是人的核心属性,也是第一个属性。而人的第二个属性,则要算得上是‘社会性’了。当一个群体开始形成,并且这群体为个体带来了许多便利。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体为了保持存在及进一步发展,就对个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这个要求的制约下,第二个方面的‘人性’由开始到形成。与‘生灵属性’所带来的人性不同的是,‘社会属性’所带来的人性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的。
而人的第三个属性,则要算得上是‘自我属性’了。‘生灵属性’是生存的要求,‘社会属性’是生活、发展方面的要求,而‘自我属性’,更多的是生命张扬方面的要求。
这是‘人性’形成的三个最基本的来源,而这三个方面,许多时候往往并不是统一的,它们之间很可能互相矛盾。
比如,‘善’,这是‘社会属性’的要求。一个个体方面大面积地存在‘善’属性的群体,有利于进一步地发展。所以,为了群体利益的考虑,群体的代言人便会对个体提出‘善’的要求。
然而,‘善’是一种给予。不论是精神方面的给予还是物质方面的给予,总是一种支出,这‘支出’,往往与‘生灵属性’的要求是相差的,甚至是相悖的。
这个时候,两者孰弱孰强的争执,便是‘人性’之中一个颇为可看的风景。而人的‘自我属性’,则不同程度地参予这种争执。
这三者之间的斥力与合力,所形成的最终结论,就是‘人性’。而神的‘领域’,就构建于人性之上。因之,谁能对人性的掌握更好,谁便能更快速地从其中获得力量。
这个课题,对于格伦特他们来说,显然算得上是比较深奥与复杂。而且,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它的内涵与外延,甚至比修行本身还要复杂的多——当然,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也可以说这只是修行所需要面对的一个分支。但不论它是如何的深奥与复杂,对于格伦特他们来说,这总是他们无法避之的问题。这个问题,亚当斯已经在面对,而格伦特他们,不久或很久以后的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也要面对。
“哪一种信念,在整个人类之中,最为广泛?”
“哪一种信念,在整个人类之中,最为深沉?”
“哪一种信念,在整个人类之中,最为久远?”
不仅仅是最广泛、最深沉、最久远、最……的那些,应该说,人类所有可能产生的信念,都是他们需要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所以,当唐远给他们划出了这样的一个方向之后,包括亚当斯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阵的沉默。
修行的开端是简单,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能集中身与心的力量,快速地前进。十五年的时间,他们从‘废物’变成了大魔导士、大魔导师,就是‘快速’的最明显的彰扬。
然而,很显然的,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迈过了‘开端’,迈过了只要求‘简单’的开端。从现在开始,他们所要面对的,就再不是‘简单’了。
他们需要建立一个极其深奥极其复杂的系统,并且需要研究到让这个系统在自己的心中澄澈得透明如水,然后,才能立于这个系统之上,以这个系统为立足点,走向更高的地方。
连心沉如水的格伦特,在这一刻,都对亚当斯产生了些微那么一丝的同情。这么快地就要面对这么变态的问题,亚当斯这厮,应该感到很头大吧?
不过,再想到时间对其已经失去意义,这厮尽可用长达一万年的时间来慢慢研究,一万年不够,那就再加一万年……想到这里,格伦特心中豪情顿生。
兄既如此,我又何差?亚当斯,我说过,永远都不会让你感到太过寂寞的。我的王座之上,必有你的位置,而你的领域之中,也必会有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