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你要我做什么?”伊妮亚问道。
“由你出面,帮我联系一下神界那些说得上话的伙计们吧,我想把大家聚起来开个会。”唐远望了望下方的神佑大陆,说道。
所谓对于神佑大陆的梳理,涉及到的不过是对于诸神的拉拢与打压。这里面大略就分为这样的几派:
在道义之中,能天然地彼此契合的,那不须拉而自并拢。
在道义之中,并不能天然地彼此契合,但是体系上无有冲突的,那可以归入同一阵营。
在道义之中,并不能契合,且体系上有所冲突,但彼亦契合大道者,那相互可以共存而不犯,互为补充。
这三者,是友非敌,或非友亦非敌。除这三者之外的,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谁力弱,谁OUT。
从这个方面来说,与凡人之间的权利斗争并无不同,更甚者,连格局上都无有不同,只不过力量层次上不一样罢了。
然力量大小不过是外壳,本质上,就那个样子。
☆☆☆
神界领域。
伊妮亚所构建的神识网络中,二十一位神祗共唐远的意识,开始了接触。
“我想知道,新神,你的领域是什么?”一道带着黑暗与毁灭倾向的神识直接地问道,语气之中颇不客气。其实除伊妮亚之外,神界相当多的神,包括主神级的,都对唐远这位‘新神’没太多的好感。
这除了因为唐远是留连在凡人位面的‘异类’之外,还由于他在众神的眼目之下,却发展成为他们看不透的一个存在。而自经他之手,神界精灵国主神伊妮亚得到晋升之后,众神对他的态度,就更莫名了。
在这次正式接触会议上,如果他能得到众神的承认,那么凭藉超出众神之上的境界,他很有可能一跃而为帅。但若是得不到承认,那么对不起,众神并不介意联手将其压制在凡人位面,永远无法晋升。
就算他一个人的实力可以凌驾所有的神。
神相对与凡人,相当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人为了生存或者生活得更好,有的时候会选择妥协,身可以损着心,但是神不会。
永远不会。
刚才那道神识所问的,‘你的领域是什么’,这里面涉及到的,是神的核心问题,也是修行之道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于常规意识来说,因为其禀承于混沌,所以一个意识体的核心区绝大部份,是呈混沌状态的。但是混沌本身不能主事——也就是说,要是一个意识是完全的混沌的话,那么它将虽然有所感知,但不会有任何趋向性的心理活动,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本能地维持着其存在。
然后,随着一步一步的认识,当‘我’出现时,好恶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趋向也就出现了。这时,核心区的混沌意识能量,将成为养分,供应各种各样的心理趋向——
比如大气或者猥亵;
比如邪恶或者善良;
然不论选择哪一种,这种有趋向性的‘意识碎片’每强大一分,则混沌区的意识存在则减一分。如果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也就是理论上所有的混沌意识都转化为某一种比如‘大气’的意识指向的时候,则任何有违‘大气’的其它意识,都会引起它的排斥。
人类由身心环境决定的十二个趋向,就造就了十二种强大的意识碎片,而这十二种强大的意识碎片,成就了十二个能与这种意识趋向契合的神之集团。
常人的心理趋向除了算是比较基本的十二种外,其它零零碎碎的,不知有多少。为了某个相应的意识碎片的强大,就理所当然地要抑制其它的意识趋向。
这就是神要求人‘虔诚’的来源。
一个神可以有多种‘领域’,领域越多,便越能广泛地从信徒处吸收相应的能量,但另一方面,这些领域必须可以相互配合,不能出现相互制约甚至是消减的情况。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位神的‘领域’是暴虐,那么它还可以拥有的‘领域’比如:毁灭、破坏、憎恨等等,但是绝对不能拥有温和、慈爱、阳光之类,也最好不要拥有平静之类。
不过,由核心领域的性质向人类延伸所形成的触角——‘神职’,则可以很广泛,比如艺术。
艺术可以表现平和,也可以表现暴虐。
那么,拥有暴虐领域的神将自身的神职扩展到艺术这一类,很正常。而与此同时,拥有‘慈爱’领域的神,同样可以将神职扩展到艺术类。
如果它们相争的话,那就不是要毁灭或者发展艺术,而是在‘发展艺术’这个双方共同默认的大类里面,发展‘暴虐派艺术’或者‘宁静派艺术’。
共存发展,是诸神的基本认知。
如果非此即彼,那人类早就毁灭不知道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