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担任了主试,也就意味着,这些郡郎官以后也算是他的门生故吏了,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天然财富,试问谁人不眼红呢?
刘惠一问,夏休便是沉吟了一会儿,低声道:“当时,是由皇帝陛下亲自指定的。”
“这样啊!”刘惠看了夏休一眼,又是伸手捶了捶额头,一脸更加头疼的模样,末了,抬眼看了看殿下的百官,缓缓说道:“那就由尚书台吏曹司使陈群担任吧!”
话音刚落,底下百官一脸愕然,唯有夏休眉头一皱,想要说什么却又住了口,因为一旁已经闪出了一个高举朝天笏的紫袍大员出来。
“陛下,郎官京比,非同小可,而主试官更是要德高望重,文武兼修之人方可担任,陈司使不过是四品职,一名红袍官员,如何能够服众?臣愿意保举光禄勋蔡允蔡大人担任此职。”
此人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众人一看,却是卫尉卿韩进。
闻言,刘惠也没生气,而是看了看一旁默不作声的夏休,淡淡地问道:“首宰大人的意思呢?”
“臣认为韩大人所言不差。”夏休犹豫了一下,坦然道,“主试官须得是朝廷大员,不过蔡允蔡大人嘛,虽然资历已够,但本朝以来,并无武将担任主试官先例,还请陛下再次斟酌。”
一口也是干脆地否决了韩进的提议。
“首宰大人此话差矣,两百二十一年前,兴隆朝时,时任太常卿的白适白大人当时被封平西将军,节制敦煌、武威、酒泉三郡兵马,平冦而捷,凯旋归朝之后,兴隆皇帝下旨令白适任当年的郎官主考官,这不就是先例了吗?”
声音平淡,却是字字清晰,仿佛是钻入人的耳朵里一般。
夏休眉头微微一皱,他不用侧头也知道说这话的人是谁,在这朝堂之上,能像他一样,可以把大夏的历史倒背如流的,只有一个人,当朝太尉,尚书台左仆射邺侯蔡阳。
“况且,大夏律法并没有规定,主试官不能用武将,首宰大人执意如此的话,是否就是在歧视武官呢?”蔡阳侧了侧眼,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曲卷的胡子微微颤抖,显得是有几分激动。
这样的一顶大帽子盖在夏休身上,让他根本就是无从反驳,夏休宽大的袖子里面,双拳握得是紧紧的,但脸上却是没有半分的波纹。
“邺侯说笑了,本相从没有歧视武官的说法,但是郎官比赛,并不单单是武学上修为高低之比而已,还有另外的一项,那便是文试,最终文试的时候须得要主考官临时命题,所以历朝来才会有文官做主考的惯例,这么做也是为了让朝廷不会辱了脸面。”夏休看着蔡阳,顿了一下,又接着道,“当然,举贤不避亲,如果邺侯认为蔡中将军真的符合文武双全的标准,本相也不会阻拦。”
闻言,蔡阳不由冷冷一笑,道:“这么说,夏相爷是认为舍弟不符合要求了?”
“不错!”夏休没有任何的犹豫,淡淡地应道,他是尚书令,又是首宰,所以如果他不同意,就算天子下了诏书,他一样可以驳回。
“那么首宰大人,不妨也保举一人如何?”似乎早猜到了夏休会如此回答,蔡阳仍然是一脸微笑,把球踢回给夏休。
闻言,夏休微微一笑,看了看蔡阳,又看了看龙椅上似乎快要睡着了的天子刘惠,缓缓地开口:“既然邺侯都这么说了,那本相就保举一人无妨。”
他浓密发白的双眉一挑,便是高声喊道:“陛下,臣保举宗正卿东平侯刘裔!”
话音一落,蔡阳脸上的笑容,瞬间是凝固了,就连坐在龙椅上昏昏欲睡的天子,也是一个激灵,张开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