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川打开折扇,轻摇了几下,道:“胡大人,此举似有不妥之处。胡大人认为北元朝廷的兵马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关?那日本国的船载精兵固然可行,这北元朝廷的五万军马却似乎不太可能。”
“这个自然,老夫早有安排,守关的将领早已拜在了我们旗下,朝廷对此自是不知,只等届时一声号令,五万精兵挥师南下,另陆将军和费将军各率四万大军静候城外只待举事。就看届时王教主借兵多少了。到时候我等倾巢而出,全军出动,只待改朝换代的垂名青史之举!”
“不知胡大人现下有多少兵马?他朱元璋又有多少能动用的兵马?再说我复宋教需要出动多少兵马?”
“不说他朱元璋能出兵多少,总之王教主兵马愈多,胜算愈大,你说呢?”
王平川暗想,你还真不觉得狮子大开口了,难不成我有多少你便要多少?嘿嘿,其实便就我王平川自己的兵马便不会少于朱元璋的精兵,只是既然我现在只需出兵助你,又何
须全兵出动?即便这次没有成功,至少对我复宋教不会有多大损失。对了,岳州府的刘在鹤曾答应过出兵助我,嘿嘿,便把他的兵马派出来又如何?而我自己则只需静候朱元璋出城,率众捉拿便可。这样不成功至少能全身而退,等我羽翼丰满以后再行定夺复宋之事。想着便将要派刘在鹤出兵之事说了,自己届时率一百高手在胡府等候。
胡大人冷笑道:“王教主想做两般打算么?难道王教主便只有几千兵力?说什么也不能取信于人啊!”
“胡大人不也是两般打算么?我还以为胡大人多大豪情壮举,还不是做了退败的打算?我复宋教的兵马可不能如此轻易地便全军覆没啊!”
“依你看那要如何?”
平凉侯费聚突然道:“胡大人,依我看我们不如放手一搏,破釜沉舟,不要想着有退路。项大王楚军之所以所向披靡,都是破釜沉舟的缘故,若将士们想到若失败了还可以退往日本国,那还有谁会全力以赴打仗?依我看,我们便只这一条路罢了!”
“正是正是。”陆仲亨跟着道:“他朱元璋老儿好不可恶,若不将他亲手抓到五马分尸了难消我心头之恨!还退什么,只管放手一搏便是。”
李存义却道:“不可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事不成却赔了一条性命,万万不值得,依我看,胡大人所言甚是。”
“李大人,你怕死,不肯做这亡命之徒么?我早就瞧出来了,你跟你哥哥总是要亲些,你哥哥是韩国公,你侄儿是当朝驸马,日后飞黄腾达自是不错,却如何肯和我们一批亡命之徒谋反呢?”
“陆大人切莫这般说,李某和胡大人不也是亲家么?我哥哥是我哥哥,我是我,我是为了大家考虑。”
胡惟庸大声道:“停停停,且听听王教主怎么说?”
“我怎么说?嘿嘿,我瞧费将军和陆将军所言不错得很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