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为整部小说的根基,对编写小说至为重要。
很多小说创作人,在刚开始创作小说的时候,都没有编写大纲的习惯,而这个情况,往往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大纲犹如船舵大纲有如船只的舵,它能为整个航行过程提供正确的方向,让船只在海中航行时不致迷失方向,也不会走远了路,平白浪费气力。
如果创作人能够为小说定下一个完善的故事大纲,在编写小说时,便不会有故事发展失控的情况出现,也不会把故事主干和副线混淆,浪费笔墨於无关宏旨的情节之上。
很多学生或者初次尝试小说创作的人,都对编写大纲感到有困难,原因可能是老师对如何编写大纲没有作出指导,或者是在解说时过於简单。
很多同学在编写大纲时,都只是简单的以几句说话来概括。
例如第一段是故事开端,第二段是故事**,第三段故事结束。
这样的陈述,并不是故事大纲。
起、承、转、合基本模式故事著重起、承、转、合;编排事件出现的次序,制造曲折、伏笔与悬念,吸引读者追看。
一个故事,甚至一部百万字的钜著,其实都是以起、承、转、合作为故事发展的基本模式;而故事情节的描述,则需要以时、地、人、事作为陈述的重心。
明白了这个根本,便知道小说的大纲是以清楚陈述起、承、转、合与时、地、人、事为目的。
起、承、转、合是指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
故事如何开始,开始了以后又带来甚麼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入甚麼新的元素,最后如何把问题解决,这便是最基本的故事发展模式。
为了让读者清楚明白故事是如何发展,必须清晰地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在甚麼地点发生、甚麼人牵涉在这事之内,而最重要的当然是发甚了甚麼事。
这便是所谓的时、地、人、事。
时、地、人、事元素当选定了小说主题之后,便可以构思故事,以表达小说的主题。
把故事的情节详细地记录下来,便是故事大纲的雏型。
例如要写一个有关谋杀的侦探故事,便在要简要地写出时代的背景,案件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物,与及案件发生的经过,或案件发生后的情况。
有了这些时、地、人、事的元素后,便可以开始编排整篇小说发展的起、承、转、合。
把不同的事件,安排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次序,使读者对小说的情节逐一明白,从而制造故事的曲折、伏笔与悬念,起了吸引读者追看的兴趣。
编写大纲的过程,可以让创作人对整部小说的内容,来一次深入而详细的思考。
把故事的情节,全部在脑海中排演一次,找出故事中不合理的地方,加入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元素,使小说能够更加精炼,更加有说服力,从而成为一部成熟的作品。
当创作人写好故事大纲,其实已经完成了小说创作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一个完善的故事大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多作阅读、多作思考、多作尝试、多作练习的。
大纲是一种选择,并非必要。
大纲基本上会存在于你的最初幻想中,那是你要表达的初衷。
延伸那个初衷,就会变成大纲。
用文字具体描述出来,就成为作品。
有些人确实需要大纲才能下笔,这个时候你首先要写出你的主人公的大概生平,就好比提前给他写墓志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