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万-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笔的运用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笔的运用(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比如在故事的头中尾,同一个人做同样的事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表现改变;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得到同样的结果,可以代表轮回;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得到同样的结果,可以象征宿命。当读者认同或是震撼于你的思想的时候,也就会将思考品评的目光反复投注在那桥段伏笔之上。

以上两点其实并不能算是单纯的伏笔,更多的近似于表现人物或是思想的形式上技巧。而在我看来,最纯粹的伏笔,是那种暗藏因果式的彩蛋。

平直的故事是跟着主角走的一条线,而优秀的作品是各种人物适逢其会构建的一张错综的网,乃至于这张立体的网所搭建的一个世界——即所谓最简单的设定。

所谓的彩蛋,就是那种无关主线情节,即使你没有发现也可以流畅的理解阅读的支线剧情。但一旦你发现了,就会惊叹于情节的精致巧妙,以及作者的独具匠心。

举两个例子吧:

暴风雨中的蝴蝶

晨露之卷“dewdrops”,第四章旗帜为谁高扬(5)

“教廷已经看到了预兆吗?”

“是的。只要没有超乎命运以外的力量干涉,我们就会在这次圣战中迈向胜利。诸神会祝福这次战争!”

以及

晨露之卷“dewdrops”,尾声错误的一切和正确的战争

“开玩笑吧?谁会费那么大力气来侦查我们这两个小人物?你最近那个新身份确实稍微招摇了点,但也不至于能引动敌人用神兆等级的预言魔法来探查吧。连误导术都用上了,有必要吗?”

我甚至都不敢完全确定这两段之间是有联系的。前一段“超乎命运以外的力量”影射着穿越的主角,后一段“误导术”的名字和作用也出现的极为自然。如果不是刻意的放在一起对比,有多少这本书的读者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关联呢?

而在意识到这其中可能的玄机之后,我沦陷了……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彩蛋——

微酸学园abc

正文第九十四章

“至于他的心腹爱将,经委会的那个第一秘书……”

“今天好像并没有到场。”快速扫视了一眼整座会场,月星续道。

在第一次看到这里时,虽然对于苏曜阳的未出场产生了轻微的疑惑,但我也只是把它当作了作者的情节设定,并未深究。直到某次回顾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样的前文:

正文第七十四章

“就是下个月的二十六号吗?”苏曜阳确认道。

“没错,你可以直接进去找我。但是,在这之前,为了保持彼此的新鲜感,我可不想再见到你。”紫瞳说道。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发现了这么一两个彩蛋时,那仿佛在副本迷宫中发现了隐藏宝箱一样的新奇体验,会带来怎样的阅读快感呢?

由粉进化成蜜,由蜜转职为厨,有时候只需要这么小小的一步。

如果延续之前透支、储蓄的类比,那么这种境界的伏笔就是风险投资。储蓄是有保障的,只要能让人看到最后,你之前埋的伏笔都至少能收回成本。但对于这种更高深的技巧,你无法保证有多少读者能够挖掘出那些潜藏着的无迹可寻的东西,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可能更少。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你费尽心机的布置做的都是无用功。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看出了你良苦用心的读者,就会以近乎百分之百的几率转化为死忠,不但愿意五遍十遍的温故以求知新,更会主动的帮你宣传推广。储蓄的利息有限,而风险投资,百倍千倍的回报都有可能。

在我看来,网文的商业化模式,相对于实体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只要第一遍阅读就必须付钱,而不是只有当你决定买回去收藏的时候才需要付钱。

所以,那些只为吸引人看第一遍的小伎俩甚至盘外招的泛滥成灾,都是这种商业功利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相对于那些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卖点第一时间堆到读者眼前的水果贩们,能够有吸引人看第二遍意识的作者,已经是极为注重质量和口碑、相当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精英了。至于那种着眼于培养死忠的小众,注定不适合这种模式,只能游离于大众主流之外。<!--PAGE 5-->

<!--PAGE 5-->

劣币驱逐良币,不外如是。

在传教心中仙草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网文从来不看第二遍。

前两天论坛里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不论有多热爱它,网文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对读者基本上都是没用的。

到底是作者的短视带来了读者的鄙夷,还是读者的浮躁推动了作者的功利。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能说是这样的商业化模式造就了这样的恶性循环。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一个仆街的作者,我当然无力改变这样的局面,我甚至不敢肯定自己的观点就是绝对正确的、值得推广的。但我会坚持、践行自己的观念,不管是看书还是码字。

搔首弄姿只为吸引眼球,只要得到了点击订阅,哪怕你之后恶心呕吐或是破口大骂,都与我无关——原来小白文的作者,都是凤姐吗?

作者:想啊想啊想<!--PAGE 6-->

<!--PAGE 6-->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