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篇东西,是我最近这段时间做的功课。
因为要写一篇仙侠的东东,所以才会特别关注这一类型的文体,也就啃了无数类似的作品,难免会有些心得,就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我倒是觉得,在中文幻想小说当中,仙侠与修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热点,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热潮。因为,这个东西,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就像当年的武侠一样,是别的文化所不能模拟的,而中国人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不过武侠的灵魂是“侠”的概念,而不是玄奇的武术外皮,随着“侠”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失落,武侠文学也就随之衰落,不是读者不爱这张皮了,只是没人再喜欢看,傻傻的为国为民的大侠,或者是矢志报仇的遗孤。
武侠的衰落,是源于精神的衰落。
而仙侠修真这张皮,里面到底能包什么东西,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这种情况很正常,虽然《诛仙》《缥缈》红了一阵,但这种类型的文体,断代太久,等于是簇簇新的东西,暂时未有定型。
不过这张皮,到底承载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触目的符号,未来是包裹反侠/霸主/民族/玄学都有可能,这种未来,我们不可预测,所以也就不多扯了。只是个人看好仙侠修真的前途,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也希望有更多好文笔的作家投入到这一类型的写作中来。
说得远了,其实这个帖子的目的,主要是想谈谈仙侠的商业写作手法,这自然是从几部比较热点的小说开始。我会试图分析它的脉络、桥段和元素,探讨为什么小说为什么能够红起来的原因。一家之言,难免有疏漏之处,愿与各位商榷。
如果有朋友愿意推荐讨论新作,那当然更好,我们也可以共同探讨仙侠修真的新元素。
以下,先从一本老书开始。
《中华仙魔录》
这本书很老了吧,当年始终因为这个名字没点下去,最近看点推很高,就以研究的心态读了起来。说起来,我还是比较接受这种比较传统的风格,当时没看有点可惜。
先谈开头十万字。
开头:中规中矩,正是传统型仙侠的方式,一个地方的背景描写,加上有妖孽的伏笔。
这样的开头在节奏更快的网络作品当中,稍稍有点缓,在当时应该是普遍能接受的。即使现在,就仙侠作品而言,也应该问题不大,只是小白读者大概会在第一章快速拉过,等待主题的出现。
主角的出现:主角是孩童,这也是传统的方式,有助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孩子王,好打架,狡狯,这样的人物设定普适型的正统,性格也容易体现。作者设定了主角的一句粗话口头禅,这对于凸现人物性格有帮助,是常用的写作手段。
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瑕疵,就是在人设之中,有另一个与主角相对的杰少,而且在对话之中,这个杰少的名字竟然在主角之前出现,这让人容易混淆。这可能是当时显隐主角的遗泽,但对于追求强代入感的网络小说来讲,主角没有被凸显,会是一个问题。我在读到后面的时候,也差点以为杰少是主角。
这种混淆,虽然不强烈,但还是容易影响一部分读者的代入。
与《尘缘》砸死仙人这种桥段相比,后者更为激烈,带点反讽,有种文学意义的开拓味道。而这里,可能沿袭《诛仙》两少相对的写法,不讨好读者,也没有题外的意义。网络修真需要主角的快速成长,在后期,这个相应较弱的次主角很难安排,仍以诛仙为例,可以看到另一个孩子的未来相当为难与牵强。
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仍然认为这样的设置是可以接受的。